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如图所示为单摆的振动图象,根据此振动图象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是(  )
A.摆长B.回复力C.频率D.振幅

分析 由振动图象可直接振幅A和周期T,由f=$\frac{1}{T}$求出频率.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sqrt{\frac{L}{g}}$求出摆长.摆球的质量未知,无法确定回复力.

解答 解:由图知,单摆的周期为T=2s,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sqrt{\frac{L}{g}}$得摆长L=1m,振幅为A=3cm
摆球的回复力等于F=-$\frac{x}{L}$mg,由于摆球的质量未知,无法确定回复力.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本的读图能力,要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sqrt{\frac{L}{g}}$,知道单摆的回复力表达式F=-$\frac{x}{L}$mg.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甲为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约2Ω电阻丝的电阻率的电路原理图,电源是两节干电池.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电阻丝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阻丝直径为1.865mm;
②请根据电路原理图完成如图丙所示的实物图.
③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触头调至一合适位置后不动,多次改变线夹P位置,得到几组、I及对应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用R=$\frac{U}{I}$计算出相应的电阻后作出R-L图象如图丁所示,取图线上两个点间数据之差△L和△R,若金属电阻丝直径的平均值为d,则该电阻丝的电阻率为ρ=$\frac{{πd}_{\;}^{2}△R}{4△L}$(用△L、△R、d及有关常量表示).
④若考虑电压表内阻的影响,测得的电阻率ρ比真实值偏小(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利用图1的装置可测量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斜面底端O处固定一光电  门,当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的P点从静止滑下,通过光电门时,与光电门相连的计时器显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测得P、O间的距离为x.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d.完成下列填空:
(1)P、O间的距离x、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遮光片的宽度d四个物理量间满足的关系式是$(\frac{d}{△t})^{2}=2ax$;
(2)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如图2所示,则d=0.500cm,
(3)多次改变滑块从斜面上开始下滑的位置,每次都让滑块由静止滑下,用米尺分别测出下滑点与O间的距离x,记下遮光片相应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利用所得数据作出($\frac{d}{△t}$)2-x图线如图3所示:
①由图线可得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3.92m/s2
②测得斜面的高度h=60.00cm、斜面的长度L=100.00cm,取g=9.80m/s2,则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值μ=0.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所示,虚线a、b、c是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同,实线为一个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的运动轨迹,P、Q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等势面中,等势面a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一定是从P点向Q点运动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点时小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点时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  )
A.裂变反应B.热核反应C.化学反应D.放射性衰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水平线上的O点放置一点电荷,图中画出了电荷周围对称分布的几条电场线,如图所示.以水平线上的某点O′为圆心,画一个圆,与电场线分别相交于a、b、c、d、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e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b、c两点间电势差等于e、d两点间电势差
C.a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
D.电子在d点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长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从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请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frac{mg{s}^{2}}{4h}$以及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frac{R}{L}$-$\frac{{s}^{2}}{4hL}$.
(2)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如果实验测得的?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圆弧轨道与滑块间有摩擦或空气阻力.(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如图(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设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fm的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t1~t3时间内(  )
A.t2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最大B.t2时刻摩擦力的功率最大
C.t3时刻物体的动能最大D.t3时刻物体开始反向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是因为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
B.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也有压强
D.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E.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缘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