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0?平顶山模拟)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以某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B点后,进入半径R=10cm的光滑树枝圆形轨道,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即小球离开圆形轨道后可继续向C点右侧有一壕沟,C、D两点的竖直高度h=0.8cm,水平距离s=1.2cm,水平轨道AB长为L1=1m,BC长为L2=3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u=0.2,重力加速度g=10m/s2,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1)若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
(2)若小球既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又不能掉进壕沟,求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的范围是多少?
分析:(1)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由重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小球经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的速度.根据动能定理分别研究小球从B点到轨道最高点的过程和A→B过程,联立求解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
(2)若小球既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又不能掉进壕沟,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小球停在BC间;第二种情况:小球越过壕沟.若小球恰好停在C点,由动能定理求出小球的初速度.得出第一种情况下小球初速度范围.若小球恰好越过壕沟,由平抛运动知识求出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再由动能定理求出初速度,得到初速度范围.
解答:解:(1)小球恰能通过最高点    mg=m?
v2
R
  ①
由B到最高点         
1
2
mvB2=
1
2
mv2+mg(2R)
 ②
由A→B-μmgL1=
1
2
mvB2-
1
2
mvA2
  ③
解得:在A点的初速度vA=3m/s  ④
(2)若小球恰好停在C处,对全程进行研究,则有:
-μmg(L+L′)=0-
1
2
mv2
,解得v′=4m/s.
所以当3m/s≤vA≤4m/s时,小球停在BC间.
 若小球恰能越过壕沟时,则有
   h=
1
2
gt2
,s=vt,
又-μmg(L+L′)=
1
2
mv2
-
1
2
mv2

解得,v″=5m/s
所以当vA≥5m/s,小球越过壕沟.
答:(1)若小球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是3m/s.
(2)若小球既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又不能掉进壕沟,小球在A点的初速度的范围是3m/s≤vA≤4m/s或vA≥5m/s.
点评:本题是圆周运动、平抛运动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注意分析临界状态,把握临界条件是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平顶山模拟)如图所示,A为静止于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C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P为B、C两卫星轨道的交点.已知A、B、C绕地心运动的周期相同,相对于地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平顶山模拟)
①图1中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1.996
1.996
mm.
②图2中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读数为
1.094
1.094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平顶山模拟)如图所示,O是一列横波的波源,从O点起振开始计时,t=0.4s时,波形如图示(即此刻仅在OA之间有波形).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平顶山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平顶山模拟)有一内阻为30k?、量程未知(约25伏~35伏),共有30个均匀小格的直流电压表V.为了测出电压表的量程,现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
标准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3k?电流表A:量程0~3A,内阻未知
滑动变阻器:总阻值1k?稳压电源E:30v,内阻不能忽略
电键、导线若干.要求测量多组数据,并有尽可能高的精确度.
①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若直流电压表V的指针偏转了N(N<30)格,写出计算量程的表达式Ug=
300U1
N
300U1
N
,式中各字母的意义是
N表示直流电压表V指针所指格数,U1表示标准电压表V1的读数
N表示直流电压表V指针所指格数,U1表示标准电压表V1的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