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运动,可认为是简谐运动的是


  1. A.
    弹性小球在地面上下弹跳,最大高度不变
  2. B.
    小孩在秋千板上来回摆,越摆越高
  3. C.
    家里的摆钟下摆球来回运动
  4. D.
    运动员在海绵垫上跳动
C
在A、B、D中,回复力都不满足F=-kx的关系,故均不是简谐运动,而C中,摆球的偏角很小,可认为是简谐运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图示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在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量.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的点求得.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BCD

A.打点计时器电源插头接低压直流电源
B.为减小小车、纸带受到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把木板D的右端适当垫高
C.若通过作v-t图象求a,则可以更好地减小误差
D.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
(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小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对应的质量m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a(m/s2 1.25 1.00 0.80 0.50 0.40
m(kg) 0.400 0.500 0.625 1.000 1.250
1
m
(kg-1
2.5 2.0 1.6 1.0 0.8
根据上表数据,为进一步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可在坐标系中选择物理量
a
a
1
m
1
m
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选填表格中的物理量名称).该小车受到的拉力F为
5
5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图示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在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量.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的点求得.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D
BCD

A.打点计时器应用低压直流电源供电电源插头
B.为减小小车、纸带受到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把木板D的右端适当垫高
C.若通过作v-t图象求a,则可以更好地减小误差
D.本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
(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小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对应的质量m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小车加速度a/m?s-2 1.25 1.00 0.80 0.50 0.40
小车质量m/mg 0.400 0.500 0.625 1.000 1.250
小车质量的倒数
1
m
/kg-1
2.5 2.0 1.6 1.0 0.8
根据上表数据,为进一步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可在坐标纸中选择物理量
小车加速度a
小车加速度a
小车质量的倒数
1
m
小车质量的倒数
1
m
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只需选填表格中的物理量名称不需作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34-1为实验装置简图.
①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二项说法是正确的:
AC
AC

A.要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钩码的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D.小车的总重力要远小于钩码的重力
②若要用图1装置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在①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小车的总质量M.用弹簧秤称出钩码的总重力G.让钩码带动小车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GL=
1
2
M
v
2
2
-
1
2
M
v
2
1
GL=
1
2
M
v
2
2
-
1
2
M
v
2
1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
(2)①某同学用如题图2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得到了甲、乙、丙三条实验纸带,如图3所示,则应选
纸带好.

在实验中若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在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4所示,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取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
②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
7.62
7.62
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
7.57
7.57
J(取三位有效数字).
③由以上的计算结果可看出,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于动能的增加量,试简单阐述造成这一结果的两个理由
由于空气的阻力
由于空气的阻力
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
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有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做题】请从A、B两模块中选定一个模块作答,如都作答则按A模块评分,本题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8分,共12分.
A、(选修模块3-4)
(1)图一中所示是用光学的方法来检查一物体表面平整程度的装置,其中A为标准平板,B为被检查的物体,C为单色入射光.如要说明能检查平面平整程度的道理,则需要用到下列哪些光学概念?
A
A

A.反射和干涉B.全反射和干涉
C.反射和衍射D.全反射和衍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CD

A.x射线穿透物质的本领比γ射线更强
B.红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长变长、颜色不变
C.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的质量与其运动状态有关
D.观察者相对于频率一定的声源运动时,接受到声波的频率可能发生变化
(3)在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波向右传播,在0.1s时刻刚好传到B点,波形如图二中实线所示,且再经过0.6s,P点也开始振动.

求:
①该列波的周期T;
②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O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
B、(选修模块3-5)
(1).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B

A.α粒子散射实验与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
B.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C.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枣糕模型
D.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波尔的原子模型
(2)从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1885年瑞士中学教师巴尔末对当时已发现的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如果采用波长λ的倒数,这个公式可写作:
1
λ
=Rn(
1
22
-
1
n2
)(n=3,4,5,6,…)(RH
为常数)
自巴尔末系发现后,人们又在紫外区和红外区发现了一些新的谱线,这些谱线也可以用类似巴尔末的简单公式来表示,例如赖曼系公式:
1
λ
=RH(
1
12
-
1
n2
)(n=2,3,4,5,…)
(RH为常数)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著名的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理论.上述两个公式中的n在波尔理论中被称为量子数.玻尔氢原子理论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阅读了上面的资料后,你认为巴尔末系是氢原子能级图中的
B
B

A.线系I    B.线系II    C.线系III D.线系IV
(3)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的木块,一颗质量为m的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木块而没有穿出,子弹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设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木块运动的位移为s,子弹所受阻力恒定.试证明:s<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无锡一模)选做题
B、(选修模块3-4)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AC

A、水面上的膜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彩色,这是由于光的干涉造成的色散现象
B、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可以产生稳定的磁场
C、相对论认为,相对于任何参考系,光速都是一样的
D、在测定单摆周期时,为减小实验误差,最好在小球经过最大位移处时开始计时
(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图甲是t=3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上x=2m处质点的振动图线.则该横波的速度为
1
1
m/s,传播方向为


(3)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玻璃,横截面如图所示,O为圆心,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
2
,当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多大?一束与MN平面成450的平行光束射到玻璃的半圆柱面上,经玻璃折射后,有部分光能从MN平面上射出.则从MN射出的光束的宽度为多少?
C、(选修模块3-5)
(1)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中,正确的是:
C
C

A、一束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时,能发生光电效应,此时若减弱照射光的强度,则很有可能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B、物质波既是一种电磁波,又是一种概率波
C、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
D、在核聚变反应中,由于要释放能量,发生质量亏损,所以聚变后的原子的总质量数要减少
(2)第一代核反应堆以铀235为裂变燃料,而在天然铀中占99%的铀238不能被利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研究出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使铀238变成高效核燃料.在反应堆中,使用的核燃料是钚239,裂变时释放出快中子,周围的铀238吸收快吕子后变成铀239,铀239(92239U)很不稳定,经过
次β次衰变后变成钚239(94239Pu),写出该过程的核反应方程式:
92239U→94239Pu+2-10e
92239U→94239Pu+2-10e

(3)如图所示,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为质点,质量分别为m和3m.Q与轻弹簧相连,若Q静止,P以某一速度v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求P、Q速度相等时两者的速度是多大?此时弹簧弹性势能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