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相同的木板B和C。物块A(视为质点)位于B的右端,A、B、C的质量相等。现A和B以同一速度滑向静止的C,B与C发生正碰且碰后B和C粘在一起运动,A在C上滑行,A与C间有摩擦。已知A滑到C的右端而未掉下,试问:B、C发生正碰到A刚移动到C右端期间,C所走过的距离是C板长度的多少倍?
设A、B、C的质量均为m,碰前A与B速度为v0,碰后B与C的共同速度为v1,对B与C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2mv1(2分)
设A滑至C的右端时,三者共同速度为v2,对A、B、C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v0=3mv2(2分)
设A与C间摩擦力为f,从发生碰撞到A运动至C的右端时,C的位移为x,由动能定理
f x=·2mv22·2mv12(2分)
-f (x+l)=mv22mv02(2分)
由以上各式解得x∶l=7∶3(2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在建筑工地上,我们常常看到工人用重锤将柱桩打入地下的情景.对此,我们可以建立这样一个力学模型:重锤质量为m,从高H处自由下落,柱桩质量为M,重锤打击柱桩的时间极短且不反弹.不计空气阻力,桩与地面间的平均阻力为f。利用这一模型,有一位同学求出了重锤一次打击柱桩进入地面的深度.
设柱桩进人地面的深度为h,则对垂锤开始下落到锤与柱桩一起静止这一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得出
(1)你认为该同学的解法是否正确?请说出你的理由.
(2)假设每一次重锤打击柱桩时锤的速度为一定值,要使每一次重锤打击后桩更多地进入地下,为什么要求锤的质量远大于桩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一水平面上P点左侧光滑,右侧粗糙,质量为优的劈A在水平面上静止,上表面光滑,A轨道右端与水平面平滑连接,质量为M的物块B恰好放在水平面上P点,物块B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一质量为m的小球C位于劈A的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小球C从静止开始滑下,然后与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已知M="2" m,求:
   ①小球C与劈A分离时,A的速度;
②小球C的最后速度和物块B的运动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17,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开始时B、C均静止,A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A与B相撞后分开,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放着长为L的方木块M,今有A、B两颗子弹沿同一水平直线分别以vA、vB从M的两侧同时射入木块。A、B在木块中嵌入的深度分别为dA、dB,且dA>dB,(dA+dB)<L,而木块却一直保持静止,则可判断A、B子弹入射前(   )

A.速度vA>vB       
B.子弹A的动能大于B的动能
C.子弹A的动量大于B的动量    
D.子弹A的动量大小等于B的动量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木板的左端开始向木板的右端滑行,滑块和木板的水平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做出如下判断
A.滑块始终与木块存在相对运动
B.滑块未能滑出木板
C.滑块的质量m大于木板的质量
D.在t1时刻滑块从木板上滑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质量为m,速度为v的A球与质量为3m静止的B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值,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
A.0.6vB.0.4vC.0.2vD.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题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有质量均为m的滑槽A和木板B,木板B上表面粗糙,滑槽A上有光滑的1/4圆弧轨道,其圆弧轨道O点切线水平且与木板B上表面相平,A、B靠在一起.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C,质量也为m,从木板B的右端以初速度v0滑上木板.已知物块C与木板B的动摩擦因数为,第一次刚至O点时速度为,随后滑上滑槽A,A、B分离.求:

(1)物块C第一次刚至O点时木板B的速度v;
(2)木板的长度L;
(3)物块C第二次返回到O点时滑槽A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沿水平方向飞行的手榴弹,它的速度是20m/s,此时在空中爆炸,分裂成1kg和0.5kg的两块,其中0.5kg的那块以40m/s的速率沿原来速度相反的方向运动,此时另一块的速率为
A.10m/sB.30m/sC.50m/sD.7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