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一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它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前2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全过程物体的加速度一直为0
C.第3s内和第4s内物体速度方向相同D.第2s末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分析 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当斜率的正负号发生改变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解答 解:A、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根据图象可知,全过程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加速度不是一直为0,故B错误;
C、斜率表示速度,根据图象可知,3-4s内图象斜率不变,则速度相同,方向也相同,故C正确;
D、当斜率的正负号发生改变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在2s末、4s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 本题是位移-时间图象问题,考查对物理图象的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B.元电荷的数值通常取作e=1.60×10-19 C
C.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交流(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工作电压6伏以下.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此时他们需要记录的是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两个细线套的方向和橡皮条结点的位置,接着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要特别注意的是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午: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火,此吋汽车距离停车线 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
D.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如图所示,一竖直放置、内壁粗糙的圆锥筒绕其中心轴线旋转,角速度为ω0(ω0>0),内壁上有一小物块始终与圆锥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可能受两个力作用
B.物块受到的支持力一定大于重力
C.当角速度从ω0增大时,物块受到的支持力可能减小
D.当角速度从ω0增大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一直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如图所示,轻且不可伸长的细绳悬挂质量为0.5kg 的小圆球,圆球又套在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框架槽内,框架槽沿铅直方向,质量为0.2kg.自细绳静止于铅直位置开始,框架在水平力F=20N恒力作用下移至图中位置,此时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30°.绳长0.2m,不计一切摩擦.
求:(1)此过程中重力对小圆球做功为多少?
(2)外力F做功为多大?
(3)小圆球在此位置的瞬时速度大小是多少.(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 6V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自由下落的重物质量为1kg,一条理想的纸带,数据如图所示,单位是cm,g取9.8m/s2,O、A之间有几个计数点没有画出.
(1)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EP=0.49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量△EK=0.48J.(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物理量中,需要通过计算得到的有D
A.重锤的质量
B.重力加速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重锤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3)在利用重锤自由落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D
A.重锤下落的实际高度大于测量值
B.重锤下落的实际高度小于测量值
C.重锤实际末速度v大于gt
D.重锤实际末速度v小于g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用伏安法测电阻,当对被测电阻的阻值一无所知而无法选择接法时,可以采用试接的方法,如图所示,让电压表的一端接A点,另一端先后接到B点和C点,若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变化,而电压表示数无明显变化,说明待测电阻阻值较大(选填“较大”或“较小”),应选择电流表内接电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