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如图所示,图中的四个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移动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1的读数减小,电流表A1的读数减小
B.电源的输出功率一定变小
C.电压表V1的读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A1的读数的变化量的比值不变
D.若滑片P的位置不动,R2突然发生短路,则A2的读数增大

分析 当滑动变阻器滑动触点P向右端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分析外电路总电阻的变化,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判断干路电流的变化,即可知电流表A1读数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压表V1读数的变化.根据内外电阻的关系,分析电源输出功率的变化.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电压表V1的读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A1的读数的变化量的比值如何变化.若滑片P的位置不动,R2突然发生短路,根据欧姆定律和电路的连接关系分析A2的读数变化.

解答 解:A、当滑动变阻器滑动触点P向右端移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外电路总电阻减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知,干路电流I增大,路端电压U减小,则电流表A1读数增大;电压表V1读数U1=E-I(R1+r),I增大,其他量不变,则U1减小;故A错误.
B、由于电源的内外电阻关系未知,所以不能确定电源的输出功率如何变化,故B错误.
C、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U1=E-I(R1+r),则得 $\frac{△{U}_{1}}{△I}$=R1+r,保持不变,故C正确.
D、若滑片P的位置不动,R2突然发生短路,外电阻减小,干路电流增大,电源的内电压和R1的电压增大,所以R3的两端电压U1减小,A2的读数为 I2=$\frac{{U}_{1}}{{R}_{3}}$,则I2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简单的电路动态分析问题,按“部分→整体→部分”的思路进行分析.对于电压表读数的变化量与电流表读数的变化量之比,往往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手机电池的质量,为使滑块平稳运动,小明把两块质量相等的手机电池用轻细棉线固定在滑块的两侧.接通气源,调节导轨水平,把细线的一端连接在滑块上,另一端固定在钩码上.
(1)如图乙,小明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遮光条的宽度L=6.000mm.
(2)将固定好手机电池的滑块从图甲所示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在钩码的牵引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数字计时器记录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6.00×10-3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2.00×10-3 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0.80 s,则手机电池的加速度a=2.5m/s2
(3)已知钩码的质量m1=250g,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为m2 =600g,则一块手机电池的质量为m=75g.(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三个完全相同的半圆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分别处在真空、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轨道两端在同一高度上.三个相同的带正电小球同时从轨道左端最高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分别通过轨道的最低点P、M、N,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第一次到达轨道最低点的速度关系vP=vM>vN
B.小球第一次到达轨道最低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关系FM>FP>FN
C.小球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到达轨道最低点所用的时间关系tP<tM<tN
D.三个小球到达轨道右端的高度都不相同,但都能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国标(GB/T)规定自来水在15℃时电阻率应大于25Ω•m,某同学利用图甲电路测量15℃时自来水的电阻率,其中内径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侧壁连接一细管(细管容积忽略不计),细管上加有阀门K以控制管内自来水的水量,玻璃管两端接有导电活塞(活塞电阻可忽略),右活塞固定,左活塞可自由移动.实验器材还有: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V1(量程为3V,内阻很大),电压表V2(量程为3V,内阻很大),定值电阻R1(阻值4kΩ),定值电阻R2(阻值2kΩ),电阻箱R(最大阻值9 999Ω),单刀双掷开关S,导线若干,游标卡尺,刻度尺.

实验步骤如下:
A.用游标卡尺测量玻璃管的内径d;
B.向玻璃管内注满自来水,并用刻度尺测量水柱长度L;
C.把S拨到1位置,记录电压表V1示数;
D.把S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V2示数与电压表V1示数相同,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
E.改变玻璃管内水柱长度,重复实验步骤C、D,记录每一次水柱长度L和电阻箱阻值R;
F.断开S,整理好器材.
(1)测玻璃管内径d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乙,则d=20.0mm.
(2)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Rx的表达式为:Rx=$\frac{{R}_{1}{R}_{2}}{R}$(用R1、R2、R表示).
(3)利用记录的多组水柱长度L和对应的电阻箱阻值R的数据,用图象法处理数据.要想得到到一条直线应以R为纵轴,以水柱长度L的倒数为横轴.
(4)本实验中若电压表V1内阻不是很大,则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A1、A2是两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内阻不可忽略),电路两端接恒定电压U,这时A1、A2的示数依次为5mA和3mA.若将A2改为与R2串联,整个电路仍接在恒定电压U之间,这时电表均未烧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电阻R1的电流必然减小B.通过电阻R2的电流必然增大
C.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必然增大D.通过电流表A2的电流必然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如图,在很长的水平桌面上放置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紧靠一木块,并用手水平向左压住木块,由于弹簧劲度系数很大,故压缩量很小.请利用一架天平、一块秒表和一把直尺,测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①写出测量方法测出m,再测出m滑行的距离S和时间t..
②推导出根据测量所得的量计算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AB、BC为不同倾角的固定斜面,某物体从AB上的某点静止释放,在BC斜面上速度减为零并静止.设物体经过B点时无能量损失,该过程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为15m,所用总时间为10s,在此过程中,物体速度的最大值为(  )
A.1.5m/sB.3m/sC.4m/sD.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速度为2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10s内的位移为10mB.第10s内的位移为2m
C.任意1s内的速度的增量都是0.2m/sD.第6s末的速度为2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相等的电荷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