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      (填“直流电”或“交流电”),它们是每隔        s打一个点。

(2)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他选择了几个计时点作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其中s1= 7.06cm、s2=7.68cm、s3=8.30cm、s4=8.92cm,那么打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是           m/s;纸带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理想实验法

C.等效替代法    D.实验推理法

(4)某同学将长木板右端适当垫高,其目的是                              。但他把长木板的右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过大.用a表示小车的加速度,F表示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他绘出的a - F关系图象是   

 

 

【答案】

(1)交流电    0.02s  (2)   0.74    0.62 (3)A (4) 平衡摩擦力     C

【解析】

试题分析:常用的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它们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根据△x=aT2利用逐差法,a1,a2a=.可以适当垫高木板的右端,使得重力的分力与摩擦力抵消,来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求出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要控制小车质量不变而改变拉力大小;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时,应控制拉力不变而改变小车质量;这种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在平衡摩擦力时,如果木板被垫得过高,木板倾角太大,则小车受到的合力大于细线的拉力,a-F图象不过原点,在a轴上有截距.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时:
(1)甲、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做探究实验,画出了各自如图所示的a-F的图象,从图象可知两个同学做实验时

的取值不同,其中
同学的取值较大.
(2)在探究a与m的关系时,当增加小车的质量时,为了使小车所受外力F一定,必须
增大斜面的倾角θ
增大斜面的倾角θ

(3)在m一定时,测得a与F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a/m/s2 1.98 4.06 8.12
F/N 1.00 2.00 3.00 4.00
请你根据下列纸带以及提供的数据补充上表中的空格,该数值应为
6.03
6.03
m/s2,其中s1=3.67cm,s2=9.61cm,s3=15.69cm,s4=21.75cm,s5=27.78cm,s6=33.74cm.图中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从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的结论是:
m一定时,a与F成正比.
m一定时,a与F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轻质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块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个光滑的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做标记P、Q,并测出间距为d.开始时将木块置于P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块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然后释放木块,并用数字计时器记下木块从P运动到Q处的时间为t.
①木块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
 

②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画出加速度与弹簧秤示数F的关系如图b所示.图中图线不经过原点的原因是
 

③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或判断正确的是
 
.(填写字母序号)
A.连接矿泉水瓶和弹簧秤的细绳应跟桌面平行
B.木块释放前应靠近标记Q处
C.在桌面上找两点尽量接近的位置做P、Q的标记
D.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给矿泉水瓶加水越多越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已知砂和砂捅的总质童为m,小车的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秒桶总重力韵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①实验中要进行质量m和M的选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组是
 

A.M=40g,m=10g、20g、30g、40g、50g
B.M=100g,m=10g、20g、30g、40g、50g
C.M=500g,m=10g、20g、30g、40g、50g
D.M=500g,m=30g、60g、90g、120g、150g
②本实验中应在释放小车
 
(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图2所示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
小车加速度a=
 
m/sZ.(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象,可能是图3中的
 
图线. (选填“甲”、“乙”或“丙”)
精英家教网
(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结果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
 
mm;
②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x,实验所用器材为:
电流表(内阻约0.1Ω)?
电压表(内阻约3kΩ)
电池组(电动势为3V,内阻约1Ω)
滑动变阻器R(0-20Ω,额定电流2A)
开关、导线若干
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
I/A 0.02 0.06 0.15 0.21 0.29 0.33 0.45
根据上表可以计算出Rx=
 
Ω,可推得测量Rx采用的电路是图
 
(选填“乙”或“丙”)
③本实验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有
 

A.螺旋测微器是非常精密的仪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不存在误差
B.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C.实验中通电时间不宜过长,是为了减少因温度变化而带来的误差
D.用U-I图象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年山东济宁一中高三第二次定时练习物理卷 题型:实验题

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使沙和小桶的总质最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以减小实验误差

B.可以用天平测出小桶和砂的总质量m1及小车和砝码总质量m2;根据公式a=m1g/m2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C.处理实验数据时采用描点法画图像,是为了减小误差

D.处理实验数据时采用a-l/M图像,是为了便于根据图线直观的作出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长葛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 带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 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_______的图象.

(3)如图B所示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象如图C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