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2.0kg的小车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A的右端停放有一个质量为m=0.10kg带正电荷q=5.0×10-2 C的小物体B,整个空间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2.0T的匀强磁场.现从小车的左端,给小车A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I=26N•s,使小车获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此时物体B与小车A之间有摩擦力作用,设小车足够长,g取10m/s2.求:
(1)瞬时冲量使小车获得的动能Ek
(2)物体B的最大速度vm

分析 (1)瞬时冲量和碰撞是一样的,由于作用时间极短,可以忽略较小的外力的影响,而且认为,冲量结束后物体B的速度仍为零,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根据动量定理即可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进而求出小车的动能.
(2)根据B在竖直方向上支持力为零时,结合重力和洛伦兹力相等求出物块脱离小车时的速度,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求出AB保持相对静止时的速度,通过比较得出物体B的最大速度.

解答 解:(1)根据动量定理得,
I=Mv0
解得v0=$\frac{I}{M}=\frac{26}{2}m/s=13m/s$,
则小车获得的动能Ek=$\frac{1}{2}M{{v}_{0}}^{2}=\frac{1}{2}×2×1{3}^{2}J=169J$.
(2)小车 A 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后,由于 A、B 之间的摩擦,A 向右减速运动,B 向右加速运动,由于洛伦兹力的影响,A、B 之间摩擦也发生变化,设 A、B 刚分离时 B 的速度为 vB
则:BqvB=mg,
即 vB=$\frac{mg}{qB}=\frac{1}{5×1{0}^{-2}×2}m/s=10m/s$.
若 A、B 能相对静止.设共同速度为 v,规定向右为正方向,由 Mv 0=( M+m ) v,
代入数据解得 v=12.4m/s,
因 vB<v,说明 A、B 在没有达到共同速度前就分离了,
所以 B 的最大速度为 vB=10m/s.
答:(1)瞬时冲量使小车获得的动能Ek为169J;
(2)物体B的最大速度vm为10m/s.

点评 本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某个方向的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对同学们受力分析及临界状态的分析有较高的要求,难度较大,属于中档偏上的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用拉伸的轻质弹簧连接静置于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体上,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甲所受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B.物体甲一定受到四个力作用
C.物体乙所受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D.水平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作用方向一定水平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轻杆总长为3L,水平转轴固定于轻杆上O点,lOA:lOB=1:2,两端分别固定着小球A和B,A、B两球质量均为m,两者一起在竖直平面内绕水平轴O做圆周运动,转轴O处无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小球A经过最高点速度V>$\sqrt{gL}$时,A球对杆的弹力向上
B.两小球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速度为V≥$\sqrt{gL}$
C.若小球A在最高点时受到杆的力为0N,则此时球B在最低点受到杆的力大小为3mg
D.当小球A在最高点时受到杆的力的大小为$\frac{1}{2}$mg,则此时它的速度大小为$\sqrt{\frac{3}{2}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与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
B.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C.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枣糕模型
D.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玻尔的原子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一质点从A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B,C,D三点是质点运动路径上三点,且BC=x1,CD=x2.质点通过BC间所用时间与经过CD间所用时间相等,则质点经过C点的速度为(  )
A.$\frac{{x}_{1}+{x}_{2}}{2}$$\sqrt{\frac{a}{{x}_{2}-{x}_{1}}}$B.$\frac{{x}_{1}+{x}_{2}}{4}$$\sqrt{\frac{a}{{x}_{2}-{x}_{1}}}$
C.$\frac{{x}_{2}-{x}_{1}}{2}$$\sqrt{\frac{a}{{x}_{2}+{x}_{1}}}$D.$\frac{{x}_{2}-{x}_{1}}{4}$$\sqrt{\frac{a}{{x}_{2}+{x}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区域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图中oa、ob、oc、od是从O点发出的比荷相同的四种粒子的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打到a点的粒子带正电,运动速率最小
B.打到b点的粒子带负电.运动速率最小
C.打到c点的粒子带正电,运动速率最大
D.打到d点的粒子带负电,运动速率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将一根轻弹簧放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左端与固定的挡板连接,右端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但不连接,弹簧处于原长时右端刚好位于桌子边缘,实验时先推动小物块压缩弹簧秤(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内),小物块不动后测出弹簧的压缩量d,然后释放小物块让其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出,最后落到水平地面上(小物块所受空气阻力可以忽略).
(1)为测出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以下进行的测量合理且必要的有CD
A、用刻度尺测量出弹簧的长l
B、用秒表测量出小木块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
C、用刻度尺测量出桌面与水平地面的高度差h
D、用刻度尺测量出小木块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x
(2)请用题干和(1)中相应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出弹簧被压缩后具有弹性势能的表达式:Ep=$\frac{mg{x}^{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固定不动,套在杆上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将套在杆上的滑块向下压缩弹簧至离地高度h=0.1m处,滑块与弹簧不栓接.现由静止释放滑块,通过传感器测量到滑块的速度和离地高度h并作出滑块的动能Ek-h图象,其中h=0.18m时对应图象的最顶点,高度从0.2m上升到0.35m范围内图象为直线,其余为曲线,取g=10m/s2,由图象可知(  )
A.弹簧原长为0.18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
C.滑块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为40m/s2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0.7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一个质量为m1的人造地球卫星在高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某时刻和一个相向而来的质量为m2的太空碎片发生正碰,碰后二者结合成一个整体,速度大小变为卫星原来速度的$\frac{1}{2}$,运动方向与原卫星的速度方向相同,并开始沿椭圆轨道运动,轨道的远地点为碰撞时的点.若碰后卫星的内部装置仍能有效运转,当卫星与碎片的整体再次通过远地点时,通过极短时间的遥控喷气,可使整体仍在卫星碰前的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绕行方向与碰前相同.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度大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与碎片碰撞前的角速度大小为$\frac{R}{r}\sqrt{\frac{g}{r}}$
B.卫星与碎片碰撞前的加速度大小为$\frac{Rg}{r}$
C.卫星与碎片碰撞前碎片的速度大小为$\frac{({m}_{1}-{m}_{2})R}{2{m}_{2}}$$\sqrt{\frac{g}{r}}$
D.喷气装置对卫星和碎片整体所做的功为$\frac{({m}_{1}+{m}_{2})g{R}^{2}}{8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