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一个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若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经过3s时,振子第一次到达P点,又经过2s第二次经过P点.则该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可能为(  )
分析:弹簧振子的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分析振子振动的过程,确定周期.
解答:解:若从O点开始向右振子按下面路线振动,作出示意图如图,则振子的振动周期为T1=4×(3+
2
2
)=16s,

若振子从O点开始向左振动,则按下面路线振动,作出示意图如图,

设从P到O的时间为t,则
2s
2
+t=
3-t
2

解得:t=
1
3
s
则周期T=4×(
1
3
+1)s=
16
3
s
故选:B.
点评:本题关键要抓住振子开始振动的方向有两种,可能经过两种路线完成一次全振动,即考虑双向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Ⅰ(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P是光滑水平面,A是质量为M的带夹子的已知质量金属块,Q是待测质量的物体.已知该装置的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的周期为T=2π
m
k
,其中m是振子的质量,K是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的常数,当只有A物体振动时,测得其振动周期为T1,将待测物体Q固定在A上后,测得振动周期为T2,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
 

精英家教网
如果这种装置与天平都在太空站中使用,
A.天平仍可以用来测质量,这种装置不能用来测质量
B.这种装置仍可以用来测质量,天平不能用来测质量
C.这种装置和天平都可以用来测质量
D.这种装置和天平都不能用来测质量
(2)某课题研究小组,收集了数码相机、手机等用旧了的各种类型的电池,及从废旧收音机上拆下的电阻、电容、电感线圈.现从这些材料中选取两个待测元件,一是电阻R0(约为2kΩ),二是手机中常用的锂电池(电动势E标称值为3.7V,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100mA).在操作台上还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
A.电压表V(量程4V,电阻RV约为4.0kΩ)
B.电流表A1(量程100mA,电阻RA1约为5Ω)
C.电流表A2(量程2mA,电阻RA2约为50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额定电流1A)
E.电阻箱R2(0~999.9Ω,最小分度值0.1Ω)
F.开关S一只、导线若干
Ⅱ(1)为了测定电阻R0的阻值,小组的一位成员,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并选取了相应的器材(电源用待测的锂电池),其设计或器材选取中有不妥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
 

(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滑动变阻器R1、电流表A1已损坏,请用余下的器材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①请你在图3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标注所用器材符号)
②为了便于分析,一般采用线性图象处理数据,请写出与线性图象对应的相关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导学大课堂选修物理-3-4人教版 人教版 题型:02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P是光滑水平面,k是轻质弹簧,A是质量为M、带夹子的标准质量金属块,Q是待测质量的物体,已知该装置的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的周期为T=,其中,m是振子的质量,k是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的常数,当只有A物体时,测得其振动周期为T1,将待测物体Q固定在A上面后,振动周期为T2,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058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P是光滑水平面,k是轻质弹簧,A是质量为M、带夹子的标准质量金属块,Q是待测质量的物体,已知该装置的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的周期为,其中,m是振子的质量,k是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的常数,当只有A物体时,测得其振动周期为,将待测物体Q固定在A上面后,振动周期为,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物体质量的装置,如图11-2-13所示,其中P是光滑水平面,k是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A是质量为M的带夹子的标准质量金属块,Q是待测物体,已知该装置的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的周期为,其中,m是振子的质量,k是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的常数,当只有A物体振动时,测得其振动周期为T1,将待测物体Q固定在A上后振动周期为T2,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多少?这种装置比天平优越之处是什么?

11-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物体质量的装置,如图11-2-13所示,其中P是光滑水平面,k是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A是质量为M的带夹子的标准质量金属块,Q是待测物体,已知该装置的弹簧振子做简谐振动的周期为,其中,m是振子的质量,k是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的常数,当只有A物体振动时,测得其振动周期为T1,将待测物体Q固定在A上后振动周期为T2,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多少?这种装置比天平优越之处是什么?

图11-2-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