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横波沿水平方向传播,纵波沿竖直方向传播
B.两列波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其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是稳定不变的
C.声源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的频率
D.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随波迁移将振动形式和能量传播出去
E.单摆做简谐振动时运动到最低点速度最大但加速度不为零

分析 横波与纵波是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关系划分的.干涉时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是稳定不变.当声源与观察者间距减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不随波迁移.单摆做简谐振动时运动到最低点速度最大,加速度不为零.

解答 解:A、横波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不一定沿水平方向传播.纵波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不一定沿竖直方向传播.故A错误.
B、两列波叠加时产生干涉现象,其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相互间隔,且是稳定不变的,故B正确.
C、声源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时,产生多普勒效应,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大于声源的频率,故C正确.
D、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质点不随波迁移,只将振动形式和能量传播出去,故D错误.
E、单摆做简谐振动时运动到最低点速度最大,但合外力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E正确.
故选:BCE.

点评 本题考查振动与波的基本知识,要知道横波与纵波的区别,了解多普勒效应,掌握波的特点:质点不“随波逐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带电粒子a、b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动量大小相等,a运动的半径大于b运动的半径.若a、b的电荷量分别为q1、q2,质量分别为m1、m2,周期分别为T1、T2,则一定有(  )
A.T1<T2B.m1<m2C.q1<q2D.都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所示,均匀U形管内盛有液体,左右液面相平,左管用活塞封闭了一定量的气体A,右管封闭气体B,开始A、B两部分气体压强均为p,气柱的长度均为l,现将活塞缓慢上提,提升的高度为d,则此过程中(  )
A.气柱A的长度增加量等于dB.气柱B的长度增加量小于d
C.气体A的最终压强小于$\frac{lp}{(l+d)}$D.气体A的最终压强大于$\frac{lp}{(l+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发电机转子是边长为0.2m的正方形,线圈匝数为100匝,内阻为8Ω,初始位置如图所示,以ad、bc中点连线为轴、20πrad/s的角速度在磁感应强度为$\frac{1}{π}$T的匀强磁场中转动,灯泡电阻为24Ω,则:
(1)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写出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2)灯泡实际消耗的功率为多大?
(3)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frac{π}{2}$的过程中外力做的功.
(4)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frac{π}{3}$的过程中通过线圈某截面的电量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一质量为m=20kg的物体,若匀速升高h=3m,不计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则
(1)力F做多少功?
(2)若直接用手把物体匀速提高3m,人做功为多少?
(3)比较以上两种情况,能得到什么结论呢?(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两个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A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等于R,质量为mA,B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质量为mB,求A,B两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0.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然后再落回地面.设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F恒定,对于小球的整个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2mgHB.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0
C.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2FHD.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0
E.合外力做的功为-2F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斜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端用长l0=20cm、劲度系数为k=100N/m的弹簧连接质量均为1kg的物体,A放在B上,将物块从弹簧长度为25cm处由静止开始释放,A、B两物块在以后的运动中一直没有发生相对滑动.
(1)求物块处于平衡位置时弹簧的长度;
(2)从动力学角度证明物块做简谐运动;
(3)当沿斜面向上运动到弹簧长度为28cm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4)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最大值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阻r,R为电阻箱.干电池的工作电流不宜超过0.5A.实验室提供器材如下:
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Ω),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开关、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1的电路图,在图2 中画出连线,将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2)实验时,改变电阻箱R的值,记录下电压表的示数U,得到如表所示的若干组R、U的数据.
12345678910
电阻R/Ω60.535.220.013.79.95.84.33.52.92.5
电压U/V2.582.432.222.001.781.401.181.050.930.85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3所示的$\frac{1}{U}$-$\frac{1}{R}$图线.由图象得出电池组的电动势E=3.13V,内电阻r=5.00Ω.(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关于这个实验中存在的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各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B.同学读电压表示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本实验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D.如果将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就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