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部都应用了比值定义法的是

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电流导体电阻磁感应强度

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⑥

【答案】D

【解析】

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无关,所以加速度属于比值定义法;电场强度与场源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电场强度不属于比值定义法;电容是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决定,其大小与带电量以及两板间的电压无关,所以电容属于比值定义法;电流的大小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叫电流强度,电流属于比值定义法;电阻与导线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有关,所以导体的电阻不属于比值定义法;磁感应强度与放入磁场中的电流元无关,所以属于比值定义法;

A. ①③⑤⑥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②③⑤⑥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②③④⑥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 ①③④⑥与分析相符,故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两块相同平板P1P2置于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均为m=0.1kgP2的右端固定一轻质弹簧,物体P置于P1的最右端,质量为M=0.2kg且可看做质点。P1P以共同速度v0=4m/s向右运动,与静止的P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P1P2黏连在一起,P压缩弹簧后被弹回(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平板P1的长度L=1m PP1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P2上表面光滑。求:

1P1P2刚碰完时的共同速度v1

2此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

3)通过计算判断最终P能否从P1上滑下,并求出P的最终速度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些人喜欢躺着看手机,经常出现手机砸伤眼睛的情况。若手机质量为120g,从离人眼约20cm的高度无初速掉落,砸到眼睛后手机未反弹,眼睛受到手机的冲击时间约为0.2s,取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手机与眼睛作用过程中手机动量变化约为0.48kg·m/s

B.手机对眼睛的冲量大小约为

C.手机对眼睛的冲量方向竖直向上

D.手机对眼睛的作用力大小约为0.2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夏天,从湖底形成的一个气泡,在缓慢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没有破裂。若越接近水面,湖内水的温度越高,大气压强没有变化,将气泡内看做理想气体。则上升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气泡内气体对外界做功

B.气泡内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C.气泡内气体温度升高导致放热

D.气泡内气体的压强可能不变

E.气泡内分子单位时间内对气泡壁单位面积的撞击力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斜面,如图所示,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A =1.0 kg、长L=1.5m的薄板A.斜面与薄板下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1 = 0.25,同样质量为mB =1.0 kg的滑块B(可视为质点)位于薄板A的最上端,薄板A上表面的前段光滑长度L0=0.5mBA粗糙段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5,开始时用外力使AB静止在斜面顶端处,某时刻撤去外力,使AB由静止同时下滑.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滑块B进入薄板A的粗糙段时,两物体的速度;

2)运动全过程薄板A与滑块B之间的摩擦生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申雪、赵宏博是我国双人花样滑冰的名将,曾代表祖国在世界各大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图所示是模拟赵宏博(男)以自己为转动轴拉着申雪(女)做匀速圆周运动,若赵宏博的转速为30 r/min,申雪触地冰鞋的线速度为4.7 m/s

(1)求申雪触地冰鞋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和半径;

(2)若他们手拉手绕他们连线上的某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男、女运动员触地冰鞋的线速度分别为3.6 m/s4.8 m/s,问男、女运动员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约为200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a)或图(b)所示,计算结果由计算得出,式中U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若将图(a)和图(b)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Rx2,则 (填“Rx1“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x1(填大于等于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x2(填大于等于小于)真实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并不是直接把卫星送到同步轨道上,而是分为几个过程。如图所示,首先把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在A点经过短时间点火使其在轨道2上沿椭圆轨道运行,最后在远地点的B点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A点,轨道23相切于B点。卫星在轨道1和轨道3上的运动都可以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不计卫星在运动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关于该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步轨道3所在的平面不可能经过南北两极

B.在轨道3上具有的机械能大于它在轨道1上具有的机械能

C.卫星在B点从轨道2进入轨道3时需要点火使卫星减速

D.在轨道1上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A点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2,在ab端输入u100sin (100πt) V的正弦交流电压,电阻R1的功率是R2的功率的一半,电流表的示数为2 A,则( )

A.t1 s时刻,电压表示数为100 V

B.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8 A

C.电阻R1的阻值为50 Ω

D.ab端输入的功率为600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