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2)(4分)请将下列两个核反应方程补充完整。   

He +NO +                ②U +nXe +Sr +         

(3)(4分)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首次参赛的中国女子冰壶队喜获铜牌,如图为中国队员投掷冰壶的镜头。假设在此次投掷中,冰壶运动一段时间后以0.4 m/s的速度与对方的静止冰壶发生正碰,碰后中国队的冰壶以0.1 m/s的速度继续向前滑行。若两冰壶质量相等,则对方冰壶获得的速度为        m/s。

 

【答案】

⑴ AB;⑵ ;⑶  0.3

【解析】

试题分析:(1)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A正确;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B正确;卢瑟福通过分析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得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C错误;天然放射现象中,原子核发生衰变,生成新核,同时有中子产生,因此说明了原子核可以再分,D错误

(2)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①He +NO +U +nXe +Sr +

(3)设冰壶的质量为m,冰壶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考点:考查了原子物理学史,核反应方程书写,动量守恒定律应用

点评: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书写核反应方程,在使用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速度的始末状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B.(选修模块3-4)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说,杨氏干涉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B.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所携带的声音或图象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C.当波源或者接受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接受者会发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D.考虑相对论效应,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
(2)如图所示,为黄光、蓝光分别通过同一干涉装置形成的干涉条纹中心部分.则图甲为
 
产生的干涉条纹(选填“黄光”或“蓝光”).若将两种颜色的光以同样的入射角入射到两种物质的介面上,图甲对应的色光发生了全反射,则图乙对应的色光
 
(选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精英家教网
(3)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x轴上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3s时刻的波形图,x=1.2m处的质点在t=0.3s时刻向y轴正方向运动.求:
①波的传播方向和周期;
②波的传播波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3-2014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5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B.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的运动就是要打破一切不均衡性,使之均衡

C.表面张力是液体附着层由于分子引力不均衡而产生沿表面作用于任一界线的张力

D.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和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E.做功是改变内能的唯一方式,做功的多少只由物体的初末状态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选修模块3—4) (12分)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说,杨氏干涉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B.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所携带的声音或图像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C.当波源或者接受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接受者会发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D.考虑相对论效应,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

   静止时的长度小

⑵如图所示,为黄光、蓝光分别通过同一干涉装置形成的干涉条纹中心部分。则图甲为  ▲  产生的干涉条纹(选填“黄光”或“蓝光”).若将两种颜色的光以同样的入射角入射到两种物质的介面上,图甲对应的色光发生了全反射,则图乙对应的色光  ▲ (选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发生全反射.

⑶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x轴上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3s时刻的波形图,x=1.2m处的质点在t=0.3s时刻向y轴正方向运动。

求:

①波的传播方向和周期;

②波的传播波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做题(请从A、B和C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并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都作答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  (12分)

⑴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在两分子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

B.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小颗粒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晶体一定具有规则形状,且有各向异性的特征

D.温度、压力、电磁作用等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⑵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p1V1)开始做等压膨胀变化到

状态B(p1V2),状态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此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为  ▲ ,气体分

子的平均动能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气体(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⑶已知地球的半径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大气压强p0,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NA.请结合所提供的物理量估算出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数.

B.(选修模块3—4) (12分)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说,杨氏干涉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B.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所携带的声音或图像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C.当波源或者接受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接受者会发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D.考虑相对论效应,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

  静止时的长度小

⑵如图所示,为黄光、蓝光分别通过同一干涉装置形成的干涉条纹中心部

分。则图甲为  ▲  产生的干涉条纹(选填“黄光”或“蓝光”).若将两

种颜色的光以同样的入射角入射到两种物质的介面上,图甲对应的色

光发生了全反射,则图乙对应的色光  ▲ (选填“一定”、“可能”或“不

可能”)发生全反射.

⑶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x轴上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3s时刻的波形图,x=1.2m处的质点在t=0.3s时刻向y轴正方向运动。

求:

①波的传播方向和周期;

②波的传播波速

C. (选修3-5试题) (12分)

⑴(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

B.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核能

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D.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⑵(4分))现用下列几种能量的光子的光照射处于

  基态的氢原子,A:10.25eV、B:12.09eV、C:

12.45eV,则能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是  ▲ (填

序号),氢原子吸收该光子后可能产生 ▲ 

频率的光子.氢原子能级图为:

⑶ (4分) 如图(a)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一穿过打点

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运动一

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车和碰撞后两

车运动情况如图(b)所示,电源频率为50Hz,求:甲、乙两车的质量比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宿迁市2010年高三年级模拟试卷(二) 题型:简答题

 选做题(请从A、B和C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并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都作答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  (12分)

⑴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在两分子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

B.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小颗粒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晶体一定具有规则形状,且有各向异性的特征

D.温度、压力、电磁作用等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⑵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p1V1)开始做等压膨胀变化到

状态B(p1V2),状态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此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为  ▲ ,气体分

子的平均动能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气体(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⑶已知地球的半径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大气压强p0,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NA.请结合所提供的物理量估算出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数.

B.(选修模块3—4) (12分)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说,杨氏干涉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B.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所携带的声音或图像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C.当波源或者接受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接受者会发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D.考虑相对论效应,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

   静止时的长度小

⑵如图所示,为黄光、蓝光分别通过同一干涉装置形成的干涉条纹中心部

分。则图甲为  ▲  产生的干涉条纹(选填“黄光”或“蓝光”).若将两

种颜色的光以同样的入射角入射到两种物质的介面上,图甲对应的色

光发生了全反射,则图乙对应的色光  ▲ (选填“一定”、“可能”或“不

可能”)发生全反射.

⑶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x轴上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3s时刻的波形图,x=1.2m处的质点在t=0.3s时刻向y轴正方向运动。

求:

①波的传播方向和周期;

②波的传播波速

C. (选修3-5试题) (12分)

⑴(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

B.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核能

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D.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⑵(4分))现用下列几种能量的光子的光照射处于

  基态的氢原子,A:10.25eV、B:12.09eV、C:

12.45eV,则能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是  ▲ (填

序号),氢原子吸收该光子后可能产生 ▲ 

频率的光子.氢原子能级图为:

⑶ (4分) 如图(a)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一穿过打点

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运动一

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车和碰撞后两

车运动情况如图(b)所示,电源频率为50Hz,求:甲、乙两车的质量比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