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宇宙中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互相绕转,称之为双星系统,在浩瀚的银河系中,多数恒星都是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A、B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若AO>OB,则(  )

A. 星球A的质量一定小于B的质量

B. 星球A的角速度一定大于B的角速度

C. 双星间距离一定,双星的总质量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

D. 双星的质量一定,双星之间的距离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

【答案】AD

【解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间距不变,是同轴转动,角速度相等,周期也相等,故B C错误;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向心力相等,故:mArAω2=mBrBω2,因为rB<rA,所以mB>mA,即B的质量一定大于A的质量,故A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其中:rA+rB=L,联立解得:T=2π,故双星的质量一定时,双星之间的距离L越大,其转动周期越大,故D正确;故选A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下图中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有些火星的轨迹不是直线,说明炽热微粒不是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的

B. 图乙中,两个影子在x、y轴上的运动就是物体的两个分运动

C. 图丙中,无论小锤用多大的力去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都先落地

D. 图丁中,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沿半径方向的分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是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功和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

(1)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要求出每次拉力所做的功,直接去测量拉力是很困难的,如下操作可行的是______

A.每次用同样的力拉小车,让小车通过的距离依次为那么拉力每次对小车做的功就分别是

B.让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第1次力为F、第2次为2F、第3次为3t 那么拉力每次对小车做的功就分别是

C.选用相同的橡皮筋合并起来拉小车,实验时保持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一致,当第1次用一根、第2次用两根、第3次用3 那么每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分别是W、2W、3W

D.利用弹簧秤测量对小车的拉力F,利用直尺测量小车在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便可以求出每次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设法控制F、S,使F的功分别为

(2)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是均匀的如图2所示,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 选填“AE”“FK”部分进行测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P是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为圆心的两个圆。带电粒子QP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b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Q仅受P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bc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速度大小分别为。则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固定并调整斜槽,使它的末端O点的切线水平,在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放好木板、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x。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高度 Hh为单位长度)

h

2h

3h

4h

5h

6h

7h

8h

9h

水平位移 x/cm

5.5

9.1

11.7

14.2

15.9

17.6

19.0

20.6

21.7

1)已知斜槽倾角为θ,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槽底端离地的高度为y,不计小球与水平槽之间的摩擦,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动能定理若成立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H为横坐标,以__________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如图乙所示;

3)由第(1)、(2)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从斜面顶端以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经过时间恰好落在斜面底端,速度是v,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以速度2水平抛出小球,则落地时间大于

B. 若以速度2水平抛出小球,则落地时间等于

C. 若以速度 水平抛出小球,则撞击斜面时速度方向与vθ

D. 若以速度 水平抛出小球,则撞击斜面时速度方向与v同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球之间压缩一根轻弹簧,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已知A、B两球质量分别为2mm。当用板挡住A球而只释放B球时,B球被弹出落于距桌边距离为x的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取走A左边的挡板,用同样的程度压缩弹簧,将A、B同时释放,B球的落地点距离桌边距离为

A. B. C. x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测力计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将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将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位置,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然后释放木板,并用停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的时间t,

(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__;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示数 的关系,下列图像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_

a. b. c. d.

(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___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处于n=2能级的电子所具有的电势能为-3.4 eV

B.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释放的光子的能量可能大于13.6 eV

C. 如果用13.06 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氢原子能辐射出10种不同的光

D. 若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时辐射出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出的光也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