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一)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光控实验板进行了“探究自由落体的下落高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光控实验板上有带刻度的竖直板、小球、光控门和配套的速度显示器,速度显示器能显示出小球通过光控门的速度.现通过测出小球经过光控门时每次的速度来进行探究.另配有器材:多功能电源、连接导线、重垂线、铁架台等.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甲所示,将光控板竖直固定,连好电路;
②在光控实验板的合适位置A处固定好小球及光控门B,并测出两者距离h1
③接通光控电源,使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读出小球通过B时的速度值vB1
④其它条件不变,调节光控门B的位置,测出h2、h3…,读出对应的vB2、vB3….
⑤将数据记录在Excel软件工作薄中,利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如图乙所示,小组探究,得出结论.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小组同学先得出了vB-h图象,继而又得出vB2-h图象,如图丙、丁所示:
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在得出vB-h图象后,为什么还要作出vB2-h图象?
先作出的vB-h图象,不是一条直线,根据形状无法判断vB与h关系,进而考虑vB2-h图象,从而找出vB2-h之间的线性关系.
先作出的vB-h图象,不是一条直线,根据形状无法判断vB与h关系,进而考虑vB2-h图象,从而找出vB2-h之间的线性关系.

(2)若小球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根据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你能否得出重力加速度g,如果能,请简述方法.
能,根据需要验证的方程mgh=
1
2
mv2根据数学v2-h得图象的斜率k=2g,所以g=
1
2
k
能,根据需要验证的方程mgh=
1
2
mv2根据数学v2-h得图象的斜率k=2g,所以g=
1
2
k

(二).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点时的速度(c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为了算出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C
C

A.根据任意两个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
△v
△t
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α,由公式a=tan α算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间隔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用公式a=
△v
△t
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个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分析:(一)(1)运用图象研究两个变量的关系时,图象是一条曲线不能正确说明两个变量的关系,只有作出直线才能直观的反应.
(2)根据需要验证的方程mgh=
1
2
mv2,根据数学知识作出v2-h图象,并分析求出斜率的意义即可求出重力加速度.
(二)通过题目给出的数据作出速度-时间图象,解出其斜率即是小车的加速度.
解答:解:(一)
(1)先作出的vB-h图象,不是一条直线,根据形状无法判断vB与h关系,进而考虑vB2-h图象,从而找出vB2-h之间的线性关系.
(2)根据需要验证的方程mgh=
1
2
mv2根据数学v2-h得图象的斜率k=2g,所以g=
1
2
k.
(二)
AC、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如果只使用其中两个数据,由于偶然误差的存在可能会造成最后误差较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考虑到误差,不可能是所有点都整齐的排成一条直线,连线时,应该尽量使那些不能画在线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线的两侧,这样图线上会舍弃误差较大的点,由图线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及时间,用公式a=
△v
△t
算出加速度,所以误差小;故A错误,C正确.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当纵坐标取不同的标度时,图象的倾角就会不同,所以量出其倾角,用公式a=tanα算出的数值并不是加速度,故B错误.
D、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加速度是一个什么函数,如果是一个变化值这种方法完全是错误的,除非你能确定加速度是什么函数,故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一)
(1)先作出的vB-h图象,不是一条直线,根据形状无法判断vB与h关系,进而考虑vB2-h图象,从而找出vB2-h之间的线性关系.
(2)能,根据需要验证的方程mgh=
1
2
mv2根据数学v2-h得图象的斜率k=2g,所以g=
1
2
k.
(二)C.
点评:本题中两个实验均涉及图象问题,图象由于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在物理中经常应用,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图象和数学知识相结合,明确图象的物理意义理解斜率、截距的含义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用空心透明光滑塑料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06”造型,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底端与水平地面相切.两个圆的半径均为R.让一质量为m、直径略小于管径的小球从入口A处无初速度放入,B、C是轨道上的两点,B是右侧“6”字型的最低点,C点的左侧“0”字型上与圆心等高的一点.D为水平出口,其高度与圆最高点相同.已知A比D高R,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一切阻力.求:
(1)小物体从D点抛出后的水平射程;
(2)小球经过B点时对管道的压力大小;
(3)小球经过C点时的加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六十甲子”是古人发明用来计时的方法,也是一种表示自然界五行之气循环流转的直观表示法.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用空心透明粗糙塑料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竖直“60”造型.两个“0”字型圆的半径均为R.让一质量为m、直径略小于管径的小球从入口A处无初速度放入,B、C、D是轨道上的三点,E为出口,其高度低于入口A.已知BC是“0”字型的一条竖直方向的直径,D点是左侧“0”字型上的一点,与圆心等高,A比C高R,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7?徐州一模)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光控实验板进行了“探究自由落体的下落高度与速度之间的关系”的实验,光控实验板上有带刻度的竖直板、小球、光控门和配套的速度显示器,速度显示器能显示出小球通过光控门的速度.现通过测出小球经过光控门时每次的速度来进行探究.另配有器材:多功能电源、连接导线、重垂线、铁架台等.
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将光控板竖直固定,连好电路;
(2)在光控实验板的合适位置A处固定好小球及光控门B,并测出两者距离h1;
(3)接通光控电源,使小球从A处由静止释放,读出小球通过B时的速度值vB1;
(4)其它条件不变,调节光控门B的位置,测出h2、h3…,读出对应的vB2、vB3….
(5)将数据记录在Excel软件工作薄中,利用Excel软件处理数据,如图乙所示,小组探究,得出结论.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小组同学先得出了vB-h图象,继而又得出vB2-h图象,如图丙、丁所示:

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在得出vB-h图象后,为什么还要作出vB2-h图象?
先作出的vB-h图象,不是一条直线,根据形状无法判断vB、h关系,进而考虑vB2-h图象,从而找出vB2、h之间的线性关系.
先作出的vB-h图象,不是一条直线,根据形状无法判断vB、h关系,进而考虑vB2-h图象,从而找出vB2、h之间的线性关系.

(2)若小球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根据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你能否得出重力加速度g,如果能,请简述方法
能,根据图丙图象的斜率可以求出g=
1
2
k.
能,根据图丙图象的斜率可以求出g=
1
2
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某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用空心透明粗糙塑料管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竖直“60”造型,两个“0”字型圆的半径均为R.让一质量为m、直径略小于管径的小球从入口A处无初速度放入,B、C、D是轨道上的三点,E为出口,其高度低于入口A.已知BC是“0”字型的一条竖直方向的直径,D点是左侧“0”字型上的一点,与圆心等高,A比C高R,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和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
A、如果是不光滑小球,小球一定不能从E点射出B、如果是光滑小球,在D点处,塑料管的左侧对小球的压力为4mgC、如果是光滑小球,且能到达C点,此处塑料管对小球的弹力小于mgD、如果是不光滑小球,小球不可能停在B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