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对提高测量结果精确度有利的是 (  )
A、摆线上端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不能出现松动B、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摆球,应选用体积较大的C、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D、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经过一次全振动后停止计时,用此时间间隔作为单摆振动的周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振动周期为T,位于x=0处的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沿y轴正反方向做简谐运动,该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关于在x=
3vT
2
处的质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P振动周期为T,速度的最大值为v
B、若某时刻质点P的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该时刻波源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
C、质点P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D、当P开始振动后,若某时刻波源在波峰,则质点P一定在波谷.
E、若某时刻波源在波谷,则质点P也一定在波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法国物理学家库伦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已知单摆摆长为l,引力常量为G,地球质量为M,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则单摆振动周期T与距离r的关系式为(  )
A、T=2πr
GM
l
B、T=2πr
l
GM
C、T=
r
GM
l
D、T=2πl
r
G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实验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较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摆球的质量偏大B、单摆振动的振幅偏小C、计算摆长时没有加上摆球的半径值D、将实际振动次数n次误记成(n+1)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g值偏小,可能是由于(  )
A、计算摆长时,只考虑悬线长,未加小球半径B、计算摆长时,将悬线长加上小球直径C、测量周期时,将n次全振动误记成n+1次全振动D、单摆振动时,振幅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的实验室中探究“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图(a)是根据两地实验的数据绘制的T2-L图线,则在上海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
 
(选填“A”或“B”);图(b)是在上海针对两个单摆绘制的振动图象,由图可知两单摆的摆长之比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值可准确到0.02mm)测得小球的读数如图所示,则摆球直径为
 
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为99.9s.则

①该摆摆长为
 
cm,周期为
 
s
②(单选题)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9.0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100.0s.则
①他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若他测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③为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
则重力加速度g=
 
.(用K及常数π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为了减少系统误差,实验中应注意:
①摆线的长度L比
 
大得多;②摆角θ
 

(2)实验测得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中的
 

A.小球质量太大                   B.将摆线长当作摆长,未加小球的半径
C.将振动次数n误记为(n+1)D.振幅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