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流表的内电阻RA.图2中E为电源(内阻不计),R1为阻值较大的滑动变阻器,R2为电阻箱,A为电流表,S1、S2为开关.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将R1的阻值调到最大,断开S2,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I0
b.保持R1不变,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S2,调节R2,使电流表读数等于I0/2,读出R2的值,则RA≈R2
精英家教网
(1)根据图1所示的实物路在图2的方框中画出电路图;
(2)真实值与测得值之差除以真实值叫做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电流表内阻的相对误差|
RA-R2
RA
|与电源电动势E、电流表量程I0及电流表内阻RA的关系为|
RA-R2
RA
|
 

(3)若I0=10mA,电流表内阻的真实值RA=30Ω,要想使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不大于5%,电源电动势最小应为
 
分析:(1)对照实物图,明确电路的结构,画出电路图.
(2)根据实验步骤,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路的串并联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出其表达式.
(3)带入(2)中的表达式即可求出正确结果.
解答:精英家教网解:(1)由实物图看出,电阻箱与开关S2串联后与电流表并联,再与R1串联,最后接到电源上,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2)根据实验步骤a有:I0=
E
R1+RA
…①
在步骤b中当闭合K2时,RA和R2并联,所以有:R=
RAR2
RA+R2
…②
 
E
R1+R
?
R2
R2+RA
=
I0
2
… ③
联立①②③可解得:
RA-R2
RA
=
I0RA
E

(3)要使相对误差不小于5%,则有:
RA-R2
RA
=
I0RA
E
≤5%
又RA=30Ω,I0=10mA=0.01A
所以解得:E≥6v.故电源电动势最小应为6V.
故答案为:(1)电路如图所示.
(2)=
I0RA
E

(3)6V.
点评:本实验学生在讨论相对误差时容易出错,做题时注意实验步骤,根据实验步骤的提示,根据电路图逐步列方程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①
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
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
;②
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
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

(2)图2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AB=4.22cm、SBC=4.65cm、SCD=5.08cm、SDE=5.49cm、SEF=5.91cm、SFG=6.34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vc=
0.49
0.49
m/s,小车的加速度a=
0.42
0.42
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上海模拟)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三角尺测量小球的直径 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 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 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 t2
G.以 t2 为纵坐标、l 为横坐标,作出 t2-l 图象.
(1)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 t2-l图象如图2所示.根据图象拟合得到方程为:t2=404.0l+3.5(s2).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76
9.76
m/s2.(取π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图象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
D
D

(A) 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 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全振动的次数
(C) 不应作 t2-l 图象,而应作 t-l 图象
(D) 不应作 t2-l 图象,而应作 t2-(l+
12
d)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C.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D.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E.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D;
F.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 2
G.以t 2 为纵坐标、l为横坐标,作出t 2-l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任务:
①用游标为1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1mm)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2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的值为
1.52
1.52
cm.
②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t 2-l图线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t 2=404.0l+3.5.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9.76
9.76
m/s2.(取π 2=9.86,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③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开始计时;
B.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不应作t 2-l图线,而应作t-l图线;
D.不应作t 2-l图线,而应作t 2-(l+
12
d)图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钩码和滑块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①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
a.用游标卡尺测遮光条的宽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L;
b.实验时,先接通气源,再调节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位置;
c.将滑块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
d.计算出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
 
(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表示).
②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钩码的质量m、
 

 
(用文字说明和相应字母表示).
③本实验通过比较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从而验证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精英家教网
(2)某同学想测量某导电溶液的电阻率,先在一根均匀的长玻璃管两端各装了一个电极(接触电阻不计),两电极相距L=0.700m,其间充满待测的导电溶液.用如下器材进行测量:
电压表(量程l5V,内阻约30kΩ);     电流表(量程300μA,内约50Ω);
滑动变阻器(10Ω,1A);              电池组(电动势E=12V,内阻r=6Ω);
单刀单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下表是测量通过管中导电液柱的电流及两端电压的实验数据.实验中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了玻璃管的内径,结果如图3所示.
U/V 0 1.0 3.0 5.0 7.0 9.0 11.0
I/μA 0 22 65 109 155 175 240
根据以上所述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玻璃管内径d=
 
mm.
②请在图2中补画出未连接的导线.
③根据表数据在图4坐标中已描点,请作出U-I图象,由图象求出电阻R=
 
Ω(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④计算该导电溶液的电阻率表达式是:ρ=
 
 (用R、d、L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电路来测量电阻的阻值.将电阻箱接入a、b之间,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后保持其阻值不变.依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得到相应电压表的示数U,得到如图2所示的U-R图象.
精英家教网
(1)用待测电阻RX替换电阻箱,读得电压表示数为2.00V.利用U-R图象可得RX=
 
Ω.
(2)电池使用较长时间后,电动势可认为不变,但内阻增大.若仍用本实验装置和U-R图象测定某一电阻,则测定结果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现将一已知阻值为10Ω的电阻换接在a、b之间,为了仍可利用本实验装置和U-R图象实现对待测电阻的准确测定,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选填“增大”或“减小”),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