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要“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测量数据后,通过计算到了小车运动过程中各计时时刻的速度如表格所示:

位置编号

0

1

2

3

4

5

时间t/s

0

0.1

0.2

0.3

0.4

0.5

速度v/m?s-1

0.38

0.63

0.88

1.12

1.38

1.63

因此次实验的原始纸带没有保存,另一同学想估算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其所用方法是将每个0.1s视为匀速运动,然后估算如下:

x=(0.38×0.1+0.63×0.1+0.88×0.1+1.12×0.1+1.38×0.1)m=

那么,该同学得到的位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位移,为了使计算位移的误差尽可能小,你认为采取什么方法更合适,为什么?(不必算出具体数据)

小于;

可以先计算相邻两位置间的平均速度,再得到位移,这是因为表中每隔0.1s的速度增加在误差范围内相同,平均速度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出,还可以求出加速度,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到位移,或作出v-t图象,通过图象计算相应位移,其他方法只要原理正确都可以给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选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
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绳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⑦秒表,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⑨刻度尺
选出的器材是
①③⑤⑥⑧⑨
①③⑤⑥⑧⑨

(2)在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
ACD
ACD

A.每打完一列点就要切断电源
B.不要移动圆形复写纸片的位置
C.纸带一定要从两限位孔穿过,并且压在复写纸下面
D.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1所示为《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时刻的照片,按照实验要求应该
B
B


A.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同时释放小车和接通电源
(2)本实验必须
C
C

A.要平衡摩擦力
B.要求悬挂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上述两项要求都不需要
(3)如图2为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得到的纸带.从中确定五个计数点,量得:
d
 
1
=8.00cm,
d
 
2
=17.99cm,
d
 
3
=30.00cm,
d
 
4
=44.01cm.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s.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
v
 
C
=
1.1
1.1
m/s,小车的加速度a=
2.0
2.0
m/
s
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从纸带上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
A
A

A.位移       B.速度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
AC
AC
.(填选项代号)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的有滑轮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电火花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
(3)打点计时器原来使用的电源的频率是50Hz,若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交流电的频率为60Hz而未被发觉,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
偏小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匀变速运动,下图是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一段,打点顺序是A、B、C、D、E,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Hz,纸带上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一个点,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4.05
4.05
m/s2,D点的速度是
2.16
2.16
m/s,AE间的平均速度是
2.32
2.32
 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某同学仿照“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物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对该实验装置及其操作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打点计时器应接6V以下的直流电源B、开始时应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并保持静止C、重物最好选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如泡沫塑料D、为了便于测量,一定要找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并选取其以后各连续的点作为计数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