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a、b两种频率的光,沿同一直线射向三棱镜,经三棱镜折射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光在三棱镜中的速度小于b
B.对同一种光纤材料而言,a光的折射率较大
C.a光的波动性比b光更显著
D.ab两光从同种介质射到空气时,将入射角从0增大的过程中,a光先发生全反射

分析 根据两种色光的偏折角的大小,分析三棱镜对它们折射率的大小,确定频率和波长的大小.由v=$\frac{c}{n}$ 分析光在光纤中传播速度关系,比较光在棱镜中传播时间的长短;并根据sinC=$\frac{1}{n}$,来判定临界角的大小,从而确定谁先达到全反射条件;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

解答 解:
AB、由图看出,b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偏折角较大,a光的偏折角较小,说明三棱镜对b光的折射率较大,a光的折射率较小,由v=$\frac{c}{n}$ 分析可知,a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大,故AB错误.
C、a光的折射率小,频率小,波长长,波动性强,因此a光的波动性比b光更显著,故C正确.
D、a光的折射率小,根据sinC=$\frac{1}{n}$,可知,a光的临界角大,当两光从同种介质射到空气时,将入射角从0增大的过程中,b光的临界角小,b光先达到全反射条件,则b光先发生全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一种光色散现象,可以根据折射定律分析三棱镜对不同色光折射率的关系.光的衍射现象、波动性与光的波长、频率的关系是考试的热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同时掌握全反射条件,及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勇敢者”号探测器在宇宙深处飞行过程中,发现WX天体有一颗靠近表面飞行的卫星,并测得卫星的周期为T,已知引力常量为G.试计算WX天体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所示,水平光滑金属导轨上有长为L的金属棒ab,其电阻为r,电阻R1=R2=R,电容器的电容为C,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导轨电阻不计,金属棒ab以v0速度匀速运动,求:
(1)通过R2的电流大小及ab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和方向;
(2)电容器的带电量是多少?上板带何种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将一个小钢珠(可视为质点)从平台上沿水平方向弹出,小钢珠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点,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测出小钢珠离开平台时的初速度v0,只需要下列哪一件器材(  )
A.天平B.秒表C.刻度尺D.打点计时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一根柔软、不可伸长的细轻绳横跨光滑固定杆C,两端分别与小球A、B相连,细绳刚好伸直时,A小球刚好与水平地面接触,AC=L1  BC=L2,B球从某一位置由静止开始在竖直面内摆动到最低点时,A球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0,已知:A、B两小球的质量分别是M1、M2.求:小球B摆动到最低点时细线的拉力大小及小球B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地球同步卫星的质量都相同
B.所有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到地心的距离都相同
C.同步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一定与赤道平面重合
D.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如图所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气缸竖直放置,截面积为5×10-3m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质量为2kg的光滑活塞封闭在气缸内,其压强为1.05×105pa(大气压强取1.01×105pa,g取10m/s2).若从初温27℃开始加热气体,使活塞离气缸底部的高度由0.5m缓慢变为0.51m(可视为等压过程),则此时气体的温度为33℃,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填“增大”、“不变”、“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边长L=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的a、b、c、d所示,则小球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2$\sqrt{Lg}$(用L、g表示),其数值为1.0.(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0.97cm.
(2)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C.(填选项前的字母)
A.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B.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frac{t}{100}$
C.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D.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3)某同学在正确操作和测量的情况下,测得多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画出L-T2图象,如图2所示.出现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摆球重心不在球心处,而是在球心的正下方(选填“上”或“下”).请根据在图线上A、B两个点的坐标,写出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g=$\frac{4{π}^{2}({L}_{A}-{L}_{B})}{{T}_{A}^{2}-{T}_{B}^{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