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所示,质量m1=10kg和m2=30kg的两物体,叠放在动摩擦因数为0.50的粗糙水平地面上,一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250N/m,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质量为m1的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一水平推力F作用于质量为m2的物体上,使它缓慢地向墙壁一侧移动,当移动0.40m时,两物体间开始相对滑动,水平推力F的大小为( )

A.300N B.250N C.200N D.100N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开始两者相对静止,对两物体整体,受重力(m1+m2)g、地面的支持力N、弹簧向右的推力、向左的推力F和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作用,由于它们缓慢移动,因此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在水平方向上有:F=kx+f

在竖直方向上有:N=(m1+m2)g

根据滑动摩擦定律有:f=μN

①②③式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F=300N,故选项A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质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某时刻经过同一地点.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质点的x﹣t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OC与AB平行,CB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t2时间内甲和乙的距离越来越远
B.0~t2时间内甲的速度和乙的速度始终不相等
C.0~t3时间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
D.0~t3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B、C间由一轻杆相连,倾角为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细线与轻杆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大小为

B、C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0

C、B、C两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

D、B、C之间的弹力大小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是因为白天气温升高,大气压强变大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先等温膨胀,再等压压缩,其体积必低于起始体积
C.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将主要用于既增加分子的动能,也增加分子的势能
E.在轮胎爆裂这一短暂过程中,气体膨胀,温度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交流发电机的矩形线圈abcd中,ab=cd=50cm,bc=ad=30cm,匝数n=100,线圈电阻r=0.2Ω,外电阻R=4.8Ω.线圈在磁感强度B=0.05T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转轴OO′匀速转动,角速度ω=100πrad/s.求:

(1)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写出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质谱仪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带电粒子a、b经电压U加速(在A点初速度为零)后,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后分别打在感光板S上的x1、x2处.图中半圆形的虚线分别表示带电粒子a、b所通过的路径,则( )

A.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B.a的电荷量一定大于b的电荷量
C.a运动的时间大于b运动的时间
D.a的比荷( )大于b的比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每秒从太阳射到地球的垂直于太阳光的每平方米截面上的辐射能为1.4×103J,其中可见光部分约占45%,假如认为可见光的波长均为5.5×10﹣7m,太阳向各方向的辐射是均匀的,日地间距离为1.5×1011m,普朗克恒量h=6.6×10﹣34Js,估算出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可见光子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有一根长为0.4m、质量为6×10﹣2 kg的通电直导线,电流大小I=1A、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导线用平行于斜面的轻绳拴住不动,整个装置放在磁感应强度每秒增加0.4T、方向竖直向上的磁场中,设t=0时,B=0,求几秒后斜面对导线的支持力为零?(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多选)图为甲、乙两质点的速度-时间图线,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B. 在甲看来,乙的速度大小为4m/s

C. 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 某段时间内,甲与乙之间的距离可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