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已知氢原子是基态的电子轨道半径为r1=0.53×10-10m,基态的能级值为E1=-13.6eV.

(1)求电子在n=2的轨道上运转形成的等效电流;

(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画一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几条光谱线;

(3)计算这几条光谱线中最长的波长.

答案:
解析:

  解:(1)电子的绕核运转具有周期性,设运转周期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库仑定  律有

             km()2 r2,   ①

      且  r2n2r14r1.  ②

对轨道上任一处,每一周期通过该处的电量为e,由电流强度定义式得所求等效电流强度

             I,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

  I×A1.3×104A

  (2)由于这群氢原子的自发跃迁辐射,会得到三条光谱线,能级图如图所示.

  (3)三条光谱线中波长最长的光子能量最小,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的能量差最小,根据氢原子能级的分布规律可知,氢原子一定是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设波长为λ,由

                    hE3E2

  得  λ=m6.58×107m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一挡板,挡板的质量为m,一物体沿光滑水平面以一定的速度撞向挡板,物体质量为M,物体与挡板相接触的一面都装有尼龙搭扣,使得它们相撞后立即粘连在一起,若碰撞时间极短(即极短时间内完成粘连过程),则对物体M、挡板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ACD

A.在M与m相撞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而机械能不守恒
B.在M与m相撞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不守恒而机械能守恒
C.从M与m开始接触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都不守恒
D.从M与m相撞后到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不守恒而机械能守恒
(2)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2的激发态,当它们跃迁回基态时,将放出大量光子,用这些光予照射金属铯时.求:
(1)从铯表面飞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多少电了伏?(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eV,铯的逸出功为1.88eV)
(2)这些电子的截止电压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8分)已知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能量为。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已知静电力恒量,电子电量为q。要求所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电子的动能为多少电子伏特?

(2)原子的电势能为多少电子伏特?

(3)用波长是多大的光照射可使其电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氢原子在基态时轨道半径r1=0.53×10-10m,能量E1=-13.6eV,求氢原子处于基态时:

(1)电子的动能;

(2)原子的电势能.

(3)用波长是多少的光照可使其电离?

(4)电子在核外旋转的等效电流.(已知电子质量m=9.1×10-31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修3-5)

(1)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

A.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B.康普顿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C.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

D.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

E.有10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有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就是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F.用粒子轰击铍核(),可以得到碳核()和质子

G.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

H.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交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大

其中正确的有        .

(2)如图所示是使用光电管的原理图。当频率为v的可见光照射到阴极K上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

①当变阻器的滑动端P向滑动时(填“左”或“右”),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将会减小。

②当电流表电流刚减小到零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

③如果不改变入射光的频率,而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_______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3)有两个质量为m的均处于基态的氢原子A、B,A静止,B以速度v0与之发生碰撞.己知:碰撞前后二者的速度均在一条直线上,碰撞过程中部分动能有可能被某一氢原子吸收,从而该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此原子向低能级态跃迁,并发出光子.若氢原子碰撞后发出一个光子,则速度v0至少需要多大?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E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选做题(请从A、B和C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并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都作答则按A、B两小题评分)

A.(选修模块3—3)  (12分)

⑴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在两分子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

B.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小颗粒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晶体一定具有规则形状,且有各向异性的特征

D.温度、压力、电磁作用等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

⑵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p1V1)开始做等压膨胀变化到

状态B(p1V2),状态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此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为  ▲ ,气体分

子的平均动能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气体(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

⑶已知地球的半径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大气压强p0,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NA.请结合所提供的物理量估算出地球周围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数.

B.(选修模块3—4) (12分)

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泊松亮斑有力地支持了光的微粒说,杨氏干涉实验有力地支持了光的波动说。

B.从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所携带的声音或图像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C.当波源或者接受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接受者会发现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D.考虑相对论效应,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

  静止时的长度小

⑵如图所示,为黄光、蓝光分别通过同一干涉装置形成的干涉条纹中心部

分。则图甲为  ▲  产生的干涉条纹(选填“黄光”或“蓝光”).若将两

种颜色的光以同样的入射角入射到两种物质的介面上,图甲对应的色

光发生了全反射,则图乙对应的色光  ▲ (选填“一定”、“可能”或“不

可能”)发生全反射.

⑶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x轴上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和t=0.3s时刻的波形图,x=1.2m处的质点在t=0.3s时刻向y轴正方向运动。

求:

①波的传播方向和周期;

②波的传播波速

C. (选修3-5试题) (12分)

⑴(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

B.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结合成或分解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一定吸收核能

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D.德布罗意在爱因斯坦光子说的基础上提出物质波的概念,认为一切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⑵(4分))现用下列几种能量的光子的光照射处于

  基态的氢原子,A:10.25eV、B:12.09eV、C:

12.45eV,则能被氢原子吸收的光子是  ▲ (填

序号),氢原子吸收该光子后可能产生 ▲ 

频率的光子.氢原子能级图为:

⑶ (4分) 如图(a)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一穿过打点

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运动一

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车和碰撞后两

车运动情况如图(b)所示,电源频率为50Hz,求:甲、乙两车的质量比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