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所用的电源为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6V的交流电和直流电两种,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落下,重锤从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的痕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定恒定律。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
C.用天平测量出重锤的质量;
D.调整错误后,再接通电源开关,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打出一条纸带;
E.测量打出的纸带上某些点之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指出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步骤是    ▲   ;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   。
(2)如图(乙)所示,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五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起始点O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     ▲   ,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EK     ▲   。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数值,则根据这些条件和数据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a=   ▲   

(1)C,B ; (2), 

解析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分析:(1)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每步操作的具体含义.
(2)根据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可以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求出C点的速度,进一步可以求出重锤动能的增加量;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x=aT2可以求出重锤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也可以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解:(1)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交流输出”上,故B错误,操作不当.
C:因为我们是比较mgh、mv2的大小关系,故m可约去比较,不需要用天平,故C没有必要.
故答案为:C,B.
(2)重力势能的减小量等于重力做功大小,故有:
△EP=mg(s0+s1
由题意可知,各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可以求出C点的速度大小为:vC=
所以动能的增量为:
△EK=m=
重锤下落时做匀加速运动,因此由逐差法得:
a==
或者从O到C根据功能关系有:
ma(s0+s1)= m
解得:a=
故答案为:mg(s0+s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黄山模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提供的器材如图所示.
(1)用实线代表导线把图(甲)所示的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两节干电池串联作为电源,图中有部分线路已连接好)
(2)图(乙)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电压U的值,按照这些实验值作出U-I图线,由此图线求得的电源电动势E=
2.97
2.97
v,内电阻r=
0.71
0.71
Ω.(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广东模拟)Ⅰ、根据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甲)中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10.243-10.246
10.243-10.246
mm

(2)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左端垫高,在没有牵引的情况下让小车拖着纸带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打出一行小点,如果
点迹分布均匀
点迹分布均匀
,就说明摩擦力和小车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平衡.
(3)某同学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用50Hz交变电流作电源,在打出的纸带上选择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他测量了C点到A点、和E点到C点的距离,如图(丙)所示.则纸带上C点的速度vC=
1.9
1.9
m/s,重物的加速度为
9.6
9.6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Ⅱ、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提供的器材如图所示
(1)用实线代表导线把图(甲)所示的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两节干电池串联作为电源,图中有部分线路已连接好)

(2)图(乙)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电压U的值,按照这些实验值作出U-I图线,由此图线求得的电源电动势E=
2.97
2.97
v,内电阻r=
0.72
0.72
Ω.(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如图(甲)所示为一种研究高能粒子相互作用的装置,两个直线加速器均由k个长度逐个增长的金属圆筒组成(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图中只画出了6个圆筒,作为示意),它们沿中心轴线排列成一串,各个圆筒相间地连接到正弦交流电源的两端.设金属圆筒内部没有电场,且每个圆筒间的缝隙宽度很小,带电粒子穿过缝隙的时间可忽略不计.为达到最佳加速效果,需要调节至粒子穿过每个圆筒的时间恰为交流电的半个周期,粒子每次通过圆筒间缝隙时,都恰为交流电压的峰值.质量为m、电荷量为e的正、负电子分别经过直线加速器加速后,从左、右两侧被导入装置送入位于水平面内的圆环形真空管道,且被导入的速度方向与圆环形管道中粗虚线相切.在管道内控制电子转弯的是一系列圆形电磁铁,即图中的A1、A2、A3…An,共n个,均匀分布在整个圆周上(图中只示意性地用细实线画了几个,其余的用细虚线表示),每个电磁铁内的磁场都是磁感应强度均相同的匀强磁场,磁场区域都是直径为d的圆形.改变电磁铁内电流的大小,就可改变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从而改变电子偏转的角度.经过精确的调整,可使电子在环形管道中沿图中粗虚线所示的轨迹运动,这时电子经过每个电磁铁时射入点和射出点都在圆形运强磁场区域的同一条直径的两端,如图(乙)所示.这就为实现正、负电子的对撞作好了准备.
(1)若正、负电子经过直线加速器后的动能均为E0,它们对撞后发生湮灭,电子消失,且仅产生一对频率相同的光子,则此光子的频率为多大?(已知普朗克恒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
(2)若电子刚进入直线加速器第一个圆筒时速度大小为v0,为使电子通过直线加速器后速度为v,加速器所接正弦交流电压的最大值应当多大?
(3)电磁铁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为多大?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如图(甲)所示为一种研究高能粒子相互作用的装置,两个直线加速器均由k个长度逐个增长的金属圆筒组成(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图中只画出了6个圆筒,作为示意),它们沿中心轴线排列成一串,各个圆筒相间地连接到频率为f、最大电压值为U的正弦交流电源的两端。设金属圆筒内部没有电场,且每个圆筒间的缝隙宽度很小,带电粒子穿过缝隙的时间可忽略不计。为达到最佳加速效果,应当调节至粒子穿过每个圆筒的时间恰为交流电的半个周期,粒子每次通过圆筒间缝隙时,都恰为交流电压的峰值。

质量为m、电荷量为e的正、负电子分别经过直线加速器加速后,从左、右两侧被导入装置送入位于水平面内的圆环形真空管道,且被导入的速度方向与圆环形管道中粗虚线相切。在管道内控制电子转弯的是一系列圆形电磁铁,即图中的A1A2A3……An,共n个,均匀分布在整个圆周上(图中只示意性地用细实线和细虚线了几个),每个电磁铁内的磁场都是磁感应强度和方向均相同的匀强磁场,磁场区域都是直径为d的圆形。改变电磁铁内电流的大小,就可改变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从而改变电子偏转的角度。经过精确的调整,可使电子在环形管道中沿图中粗虚线所示的轨迹运动,这时电子经过每个电磁铁时射入点和射出点都在电磁铁的一条直径的两端,如图(乙)所示。这就为实现正、负电子的对撞作好了准备。

(1)若正电子进入第一个圆筒的开口时的速度为v0,且此时第一、二两个圆筒的电势差为U,正电子进入第二个圆筒时的速率多大?

(2)正、负电子对撞时的速度多大?

(3)为使正电子进入圆形磁场时获得最大动能,各个圆筒的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4)正电子通过一个圆形磁场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Ⅰ(10分)根据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甲)中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________mm

 

(2)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把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左端垫高,在没有牵引的情况下让小车拖着纸带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木板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打出一行小点,如果                                  ,就说明摩擦力和小车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平衡。

(3)某同学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用50Hz交变电流作电源,在打出的纸带上选择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他测量了C点到A点、和E点到C点的距离,如图(丙)所示。则纸带上C点的速度            m/s,重物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Ⅱ(8分)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提供的器材如图所示

(1)用实线代表导线把图(甲)所示的实物连接成测量电路.(两节干电池串联作为电源,图中有部分线路已连接好)

(2)图(乙)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电压U的值,按照这些实验值作出U—I图线,由此图线求得的电源电动势E =           v,内电阻r =         Ω.(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