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重150N的光滑球A悬空靠在墙和木块B之间,木块B的重力为1500N,且静止在水平地板上,如图所示,则  (   )

A.墙所受压力的大小为150N
B.木块A对木块B压力的大小为150N
C.水平地板所受的压力为1500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0N

AD

解析试题分析:对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知道: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由A的重力可求得两个弹力分别是150N、30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墙所受压力的大小为150N,木块A对木块B压力的大小为300N,A正确,B错误;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知道:FN3=1650N,f=15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水平地板所受的压力为1650N,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50N,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力的平衡条件。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丘陵地带输电线路的电线杆常常要拖着电线翻山越岭,图中A、C为一根输电线的两端,B为输电线的最低点,设输电线为粗细均匀的均质导线,由于导线自身的重力的作用可能使导线在某点断开,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易断裂点在A点
B.最易断裂点在B点
C.最易断裂点在C点
D.最易断裂点不在A、B、C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 )

A.滑块一定受到三个力作用
B.弹簧一定处于压缩状态
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可能为零
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球的质量均为m,放在竖直挡板和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间。若缓慢转动挡板至与斜面垂直,在此过程中:

A.A、B两球间的弹力逐渐增大
B.B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C.B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D.A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质量均为m的两个铁块a、b放在水平桌面上,二者用张紧的轻质橡皮绳,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相连,系统都处于静止状态,若用水平外力将a向左由P缓慢移至M处,b未动;撤掉外力后仍都能保持静止,对a、b进行分析,正确的有(  )

A.铁块a在P、M两点位置所受的摩擦力大小都等于b受的摩擦力大小
B.两者对桌面的压力一定都变大
C.水平外力推动a做的功等于橡皮绳增加的势能
D.此过程b受的摩擦力变大,但如果用外力将a继续向左移动下去,b受的摩擦力有可能会突然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在竖直向下的y轴两侧分布有垂直纸面向外和向里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均随位置坐标按
B= Bo+ ky(k为正常数)的规律变化.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线框甲和乙的上边均与y轴垂直,甲的初始位置高于乙的初始位置,两线框平面均与磁场垂直.现同时分别给两个线框一个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l和v2,设磁场的范围足够大,且仅考虑线框完全在磁场中的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中两线框所受磁场的作用力方向一定相同
B.若,则开始时甲线框的感应电流一定大于乙线框的感应电流
C.若,则开始时甲线框所受磁场的作用力小于乙线框所受磁场的作用力
D.若,则最终达到各自稳定状态时甲线框的速度可能大于乙线框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用两根柔软绝缘的细线将金属棒ab悬挂在水平位置上,金属棒中通入由a到b的恒定电流I,这时两根细线均被拉紧,现要想使两根细线对金属棒拉力变为零,可采用哪些方法

A.适当增大电流I 
B.将电流反向并适当改变大小 
C.适当减小磁感应强度 
D.将磁场反向并适当改变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半圆形支架BAD,两细绳OA和OB结于圆心O,下悬重为G的物体,使OA绳固定不动,将OB绳的B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位置缓慢移至竖直位置C的过程中,分析OA绳和OB绳所受的力大小如何变化(     )

A.OA绳拉力逐渐变大
B.OA绳拉力逐渐变小
C.OB绳拉力先变小后变大
D.OB绳拉力逐渐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竖直放置的一对平行金属板的左极上用绝缘线悬挂了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将平行金属板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绝缘线与左极板的夹角为θ,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在a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1,夹角为θ1;当滑片在b位置时,电流的读数为I2,夹角为θ2,则 (    )

A.θ1<θ2,I1<I2
B.θ1>θ2,I1>I2
C.θ1=θ2,I1=I2
D.θ1<θ2,I1=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