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以 v=2m/s 的速率沿逆时针方向匀速传送,传送带两端AB 间距离L=6m,如图所示。现有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v=2m/s的初速度从AB中点沿传送带向上运动。已知物块质量m=1kg,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滑轮大小可忽略不计,取g=10m/s2。(sin= 0.6cos= 0.8)求:

(1)物块沿传送带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

(2)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

(3)物块和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总热量。

【答案】(1)0.2m(2)1.4s(3)9J

【解析】

(1)物体经过时间t1沿传送带向上运动速度为零,在时间t1内,物体的位移为x1,对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得:,解得:

物块的最大位移为

(2)物块速度减到0后返向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物块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间为

此过程中的位移为

物块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继续向下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此时物块回到传送带中点,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得:

解得:

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

(3)物块向上加速过程中,传送带的位移为

此过程产生的热量为

物块向下加速到与传送带共同过程中,传送带的位移为

此过程产生的热量为

物块从与传带共速到即将离开过程,传送带的位移为

此过程产生的热量为

所以总热量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扫地机器人在水平地板上行驶,地板对机器人的支持力为FN机器人对地板的压力为F′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扫地机器人加速行驶时,FN大于F′N.

B. 当扫地机器人减速行驶时,FN大于F′N

C. 当扫地机器人匀速行驶时,GF′N是一对平衡力

D. 无论扫地机器人如何运动, FN的大小和F′N的大小总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示有三个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分别垂直纸面向外、向里和向外,磁场宽度均为L,在磁场区域的左侧边界处,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体线框,总电阻为R,且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现用外力F使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以初始位置为计时起点,规定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时的电动势E为正,磁感线垂直纸面向里时的磁通量Φ为正值,外力F向右为正。则以下能反映线框中的磁通量Φ、感应电动势E、外力F和电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图象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许多情况下光是由原子内部电子的运动产生的,因此光谱研究是探索原子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利用氢气放电管可以获得氢原子光谱,根据玻尔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氢原子光谱的产生机理。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为,其中n = 2,3,4…。1885年,巴尔末对当时已知的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做了分析,发现这些谱线的波长能够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写做,n = 3,4,5,…。式中R叫做里德伯常量,这个公式称为巴尔末公式。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里德伯常量R可以表示为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群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发出的光以相同的入射角照射到一块平行玻璃砖A上,经玻璃砖A后又照射到一块金属板B上,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经玻璃砖A后会分成相互平行的三束光线,从跃迁到发出的光经玻璃砖A后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距离最小

B.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上,从跃迁到发出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最窄

C.经玻璃砖A后有些光子的能量将减小,有些光在玻璃砖的下表面会发生全反射

D.若从能级跃迁到能级放出的光子刚好能使金属板B发生光电效应,则从能级跃迁到基态放出的光子一定能使金属板B发生光电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两个相同质量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各系一根轻质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中可放砝码。两小车后端各系一条细绳,一起被夹子夹着使小车静止。打开夹子,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关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下来,用刻度尺测出两小车的位移。下表是该同学在几次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实验次数

车号

小车质量/g

小盘质量/g

车中砝码质量/g

盘中砝码质量/g

小车位移/cm

1

50

10

0

0

15

50

10

0

10

30

2

50

10

0

10

27.5

50

10

50

10

14

3

50

10

0

0

18

50

10

10

10

请回答下述问题:

1)在每一次实验中,甲、乙两小车的位移之比等于________之比,请简要说明实验原理___________

2)第1次实验控制了___________不变,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第2次实验控制了_____________不变,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4)第3次实验时,该同学先测量了甲车的位移,再根据前两次实验结论,计算出乙车应该发生的位移,然后再测量了乙车的位移,结果他高兴地发现,理论的预言与实际符合得相当好。请问,他计算出的的位移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筒,其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A紧贴着筒内壁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筒口半径和筒高分别为R和H,小球A所在的高度为筒高的一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小球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B.小球A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三个力作用

C.小球A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D.小球A受到的合力方向垂直筒壁斜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离水平地面一定高处水平固定一内壁光滑的圆筒,筒内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处于自然长度。现将一小球从地面以某一初速度斜向上抛出,刚好能水平进入圆筒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小于小球抛出时的动能

B. 小球斜上抛运动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C. 小球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小球减小的动能等于弹簧增加的势能

D. 若抛射点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仍使小球水平进入圆筒中,可以增大抛射速度v0,同时增大抛射角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弹簧弹射和传送带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顺时针匀速运动的速度v4m/sBC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相距L6.4m。倾角也是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带上的B点良好对接。一原长小于斜面长的轻弹簧平行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放一质量m1kg的工件(可视为质点)。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B点时速度v08m/sAB间的距离x1m,工件与斜面、传送带问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5,工件到达C点即为运送过程结束。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弹簧压缩至A点时的弹性势能;

2)工件沿传送带由B点上滑到C点所用的时间;

3)工件沿传送带由B点上滑到C点的过程中,工件和传送带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