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B.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C.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D.运动的宏观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其速度越大物质波的波长越大
AB (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试题分析: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正确;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故B正确;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能够很好解释氢原子发光现象,但是不能解释所有原子的发光现象.故 C错误;宏观物体粒子性明显,根据λ=h /p 知,速度大波长短.故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光照射到阴极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其原因可能是(  )
A.入射光频率太高B.入射光波长太短
C.光照时间短D.电源正负极接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用频率为ν1的光照射光电管,此时电流表中有电流。调节滑动变阻器,将触头P向         端滑动(选填“a”或“b”),使微安表示数恰好变为零,记下电压表示数U1。②用频率为ν2的光照射光电管,重复①中的步骤,记下电压表示数U2。已知电子的电量为e,由上述实验可知,普朗克常量h  =             (用上述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如果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该金属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这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C.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
D.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少4个
E.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光电效应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某种金属,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发生光电效应
B.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长
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D.在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情况下,当入射光的频率增大为原来的两倍,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用一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如果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就可能没有光电子逸出了
C.增大入射光的频率,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多
D.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就可能没有光电子逸出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对光电效应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从金属逸出
B.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需要做的最小功,光电效应便不能发生了。但如换用波长更长的入射光子,则有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D.由于不同金属的逸出功是不相同的,因此使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用黄光照射光电管中的碱金属涂层时,毫安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若将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毫安表的读数恰好减小到零,此时电压表读数为U.若此时增加黄光照射的强度,则毫安表______(选填“有”或“无”)示数.若改用蓝光照射光电管中的金属涂层,则毫安表_____(选填“有”或“无”)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已知用光子能量为2.82 eV 的紫色光照射光电管中的金属涂层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若将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恰好减小到0,电压表的示数为1 V,则该金属涂层的逸出功约为(  )
A.2.9×10-19 JB.4.5×10-19 J
C.2.9×10-26 JD.4.5×10-26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