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1年东北三校联考)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拴接,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现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拉动木板A,使木块A由静止向上做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当木块A运动到最高点时,木块B恰好要离开地面.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设此过程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

A.木块A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木块A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两木块A、B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BC
木块A在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最后到达最高点时也静止,说明木块A向上先加速后减速,选项A错误、C正确;木块A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压缩量先逐渐减小,后被逐渐拉伸,其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选项B正确;由于拉力F始终对两木块A、B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做正功,故系统机械能增加,选项D错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质量为m的物块,带正电Q,开始时让它静止在倾角=30º的光滑绝缘斜面顶端,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方向、大小为E=mg/Q的匀强电场中,如图所示,斜面高为H,释放物块后,物块落地的速度大小为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8所示,质量为m=0.2kg的小物体放在光滑的圆弧上端,圆弧半径R=55cm,下端接一长为1m的水平轨道AB,最后通过极小圆弧与倾角=37°的斜面相接,已知物体与水平面和斜面轨道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将物体无初速度释放,求:
(1)物体第一次滑到水平轨道与右侧斜面轨道交接处的速度大小
(2)物体第一次滑上右侧斜轨道的最大高度(取g=10m/s2,cos37°=0.8,sin37°=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滑板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运动,如图1所示,一滑板运动员以7 m/s的初速度从曲面的A点下滑,运动到B点速度仍为7 m/s,若他以6 m/s的初速度仍由A点下滑,则他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              (  )    
A.大于6 m/sB.等于6 m/s
C.小于6 m/s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当t=0时,在此匀强电场中由静止释放一个带电粒子,设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将始终向同一个方向运动
B.2 s末带电粒子回到原出发点
C.3 s末带电粒子的速度为零
D.0~3 s内,电场力做的总功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00的斜面,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这物块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这个过程中:
A.重力势能增加了mghB.动能损失了
C.机械能损失了D.重力势能增加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用40牛顿的与斜面底面平行的水平力F,把质量为3.0千克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推至B端。已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的倾角,斜面斜边的长度为2.0m,试求:
(1)物体所受各个力所做的功和总功。       
(2)物体达到B点的速度vB=?
(3)动力F推动物体由A到B的平均功率。
(4)物体到达B点时动力的瞬时功率P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
B.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空间的能量都消失了
C.有种“全自动”手表,不用上发条,也不用任何形式的电源,戴在手上却能一直走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
D.“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违背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因而是不可能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重物,将重物从与悬点O在同一水平面且弹簧保持原长的A点无初速地释放,让它自由摆下,不计空气阻力,在重物由A点摆向最低点B的过程中
A.重力做正功,弹力不做功
B.重力势能减少,弹性势能增加
C.若用与弹簧原长相等的细绳代替弹簧后,重力做正功,弹力不做功
D.若用与弹簧原长相等的细绳代替弹簧后,重力做功不变,弹力做功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