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0?南京二模)如图所示,两条光滑的绝缘导轨,导轨的水平部分与倾斜部分平滑连接.两导轨间距为L=0.5m.导轨的倾斜部分与水平面成θ=530角.其中有一段匀强磁场区域abcd,磁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导轨的水平部分有n段相同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竖直向上,所有磁场的磁感虚强度大小均为B=1T.磁场沿导轨的长度均为L=0.5m.磁场左、右两侧边界均与导轨垂直.导轨的水平部分中相邻磁场区域的间距也为L.现有一质量为m=0.5kg,电阻为r=0.125Ω,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金属框PQMN,从倾斜导轨上由静止释放,释放时MN边离水平导轨的高度h=2.4m,金属框滑进磁场abcd时恰好作匀速运动,此后,金属框从导轨的倾斜部分滑上水平部分并最终停停止.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金属框刚释放时MN边与ab的距离s;
(2)金属框能穿过导轨的水平部分中几段磁场区域;
(3)整个过程中金属框内产生的电热.
分析:(1)金属框滑进磁场abcd时恰好作匀速运动,受力平衡,对金属线框进行受力分析,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感应电动势,求出安培力.运用动能定理研究,可以求出金属框刚释放时MN边与ab的距离s
(2)先运用动能定理求出金属线框刚全部进入水平导轨时的速度.线框进入水平导轨的磁场中后由于受到安培力作用而减速直至速度减为零,线框在穿越任一磁场区域的过程中,通过线框的电量相等,运用动量定理求出线框穿越每一磁场区域速度的变化量,即可求解此题.
(3)整个过程中,金属框的重力势能减小转化为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整个过程中金属框内产生的电热.
解答:解:(1)设金属线框刚进入磁场区域abcd的速度为v1,则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1
安培力F=BIL=
B2L2v1
r

依题意金属框滑进磁场abcd时恰好作匀速运动,有:F=mgsinθ
线框下滑距离s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mgssinθ=
1
2
mv12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s=
m2r2
2B4L4
gsinθ=0.25m
(2)设金属线框刚全部进入水平导轨时速度为v2,线框在倾斜轨道上运动的全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
mg(h+
1
2
Lsinθ-2Lsinθ)=
1
2
mv2
解得:v2=6m/s
线框进入水平导轨的磁场中后由于受到安培力作用而减速直至速度减为零,线框在穿越任一磁场区域的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有:B
.
I
Lt=m△v,即BLq=m△v
又q=
△φ
r
=
2BL2
r

所以,线框在穿越每一磁场区域速度的减少量相同,且△v=
2B2L3
mr

线框在水平导轨上穿越磁场区域的个数
n=
v2-0
△v
=
mrv2
2B2L3
=1.5
金属框能穿越导轨水平部分中1个完整的磁场区域.
(3)整个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金属线框内产生的焦耳热Q=mg(h+
1
2
Lsinθ)=13J.

答:(1)金属线框刚释放时MN边与ab的距离S是0.25m
(2)整个过程中金属线框内产生的焦耳热是13 J.
(3)金属线框能穿越导轨水平部分中1个完整的磁场区域.
点评:该题考查了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做这类问题我们还是应该从运动过程和受力分析入手研究,运用一些物理规律求解问题.动能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应该首先考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南京二模)如图所示.在距地面2l高空A处以水平初速度v0=
gl
投掷飞镖.在与A点水平距离为l的水平地面上的B点有一个气球,选择适当时机让气球以速度v0=
gl
匀速上升,在升空过程巾被飞镖击中.飞镖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计.在计算过程中可将飞镖和气球视为质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飞镖是以多大的速度击中气球的?
(2)掷飞镖和放气球两个动作之间的时间间隔△t应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南京二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库仑扭秤.细银丝的下端悬挂一根绝缘棒,棒的一端是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A,另一端有一个不带电的球B,B与A所受的重力平衡,当把另一个带电的金属球C插入容器并使它靠近A时,A和C之间的作用力使悬丝扭转,通过悬丝扭转的角度可以比较力的大小,便可找到力F与距离r和电量q的关系.这一实验中用到了下列哪些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南京二模)如图所示,质量m=1kg.L=0.8m长的均匀矩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齐平.板与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现用F=5N的水平力向右推薄板,要使它翻下桌子,力F的作用时间至少为(取g=10m/s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南京二模)为了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用铁架台将长板倾斜支在水平桌面上,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所提供的器材有:长木板、木块(其前端固定有用于挡光的窄片K)、光电计时器、米尺、铁架台等,在长木板上标出A、B两点,B点处放置光电门(图中未画出),用于记录窄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游标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2.50
2.50
mm,测量长木板上A、B两点间的距离L和竖直高度差h.
(2)从A点由静止释放木块使其沿斜面下滑,测得木块经过光电门时的档光时间为△t=2.50×10-3s,算出木块经B点时的速度v=
1.0
1.0
m/s,由L和v得出滑块的加速度a.
(3)由以上测量和算出的物理量可以得出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
2gh-v2
2g
l2-h2
2gh-v2
2g
l2-h2
(用题中所给字母h、L、a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南京二模)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现将斜面倾角由30°增大到37°.物体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