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如图所示,小球m1从C点的正上方h处自由落下,与此同时小球m2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AB=DE=0.9m,BC=CD=1.2m,h=45m,θ=30°不计空气阻力,所有轨道表面光滑,且小球经过B点和D点位置时能平滑过渡不引起速度大小变化,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
(1)小球m1落至C点的速度为多大?
(2)小球m2第一次运动至C点的时间为多少?
(3)请通过计算判断小球m1第一次运动至C点时能否恰好与小球m2发生碰撞?

分析 (1)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小球m1落至C点的速度大小;
(2)小球${m}_{2}^{\;}$先匀加速后匀速运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位移时间公式求出运动的时间.
(3)求出${m}_{1}^{\;}$第一次运动到C点的时间,再求出${m}_{2}^{\;}$在和${m}_{1}^{\;}$相等时间到达的位置,即可判断两小球能否碰撞;

解答 解:(1)由运动学公式得:${v}_{\;}^{2}=2gh$
得:v=$\sqrt{2×10×45}$=30m/s
(2)A-B小球${m}_{2}^{\;}$运动时间为${t}_{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a=\frac{mgsinθ}{m}=gsinθ$=10×$\frac{1}{2}$$m/{s}_{\;}^{2}$=5$m/{s}_{\;}^{2}$
${s}_{AB}^{\;}=\frac{1}{2}a{t}_{1}^{2}$
得:${t}_{1}^{\;}=\sqrt{\frac{2×0.9}{5}}s=0.6s$
B-C 小球${m}_{2}^{\;}$运动时间为${t}_{2}^{\;}$,B点速度为:${v}_{B}^{\;}=a{t}_{1}^{\;}=5×0.6m/s=3m/s$
BC段位移为:${s}_{BC}^{\;}={v}_{B}^{\;}{t}_{2}^{\;}=3{t}_{2}^{\;}=1.2$
解得:${t}_{2}^{\;}=0.4s$
从A到C的时间为:${t}_{AC}^{\;}={t}_{1}^{\;}+{t}_{2}^{\;}=0.6+0.4=1s$
(3)小球m1运动到C的时间为t3,则有:$h=\frac{1}{2}g{t}_{3}^{2}$
${t}_{3}^{\;}=\sqrt{\frac{2h}{g}}=\sqrt{\frac{2×45}{10}}=3s$
据题有:C-E先匀速再匀减速到速度为零,有:${t}_{CE}^{\;}=t=1s$
E-C先匀加速再匀速,有:${t}_{EC}^{\;}=t=1s$
因为${t}_{AC}^{\;}+{t}_{CE}^{\;}+{t}_{EC}^{\;}=3s$所以小球${m}_{1}^{\;}$恰好与小球${m}_{2}^{\;}$发生碰撞
答:(1)小球m1落至C点的速度为30m/s
(2)小球m2第一次运动至C点的时间为1s
(3)小球m1第一次运动至C点时能恰好与小球m2发生碰撞

点评 本题是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问题,关键搞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灵活运用运动学公式求解,不难.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图为玻尔提出的氢原子能级图,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eV~3.10eV范围内,现有一个装有大量处于第四能级氢原子的发光管,利用该发光管的光线照射金属钠表面,已知金属钠的逸出功为2.29eV,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发光管能发出5种频率的光子
B.发光管能发出2种频率的可见光
C.发光管发出的所有光子均能使金属钠发生光电效应
D.金属钠所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2.75e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失重就是物体所受重力变小
B.物体加速上升时处于失重状态
C.物体自由下落时不会产生失重现象
D.失重现象中地球对物体的实际作用力没有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实验小组同学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设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放在长木板上的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现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在小车A后连接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需在长木板右端下面适当位置处垫放小木块用以平衡摩擦力
B.实验中A车的质量必须大于B车的质量
C.两车分别装上橡皮泥和撞针是为了碰撞后使两车粘在一起
D.实验时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2)现获得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已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bc段来计算A车的碰前速度,应选de段来计算A车和B车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填“ab”或“bc“或“cd’’或“如”).

(3)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35kg,小车B的质量m2=0.18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为1.10kg•m/s,碰后总动最为1.08kg.m/s.由此该小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系统动量守恒(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轻杆总长为3L,水平转轴固定于轻杆上O点,lOA:lOB=1:2,两端分别固定着小球A和B,A、B两球质量均为m,两者一起在竖直平面内绕水平轴O做圆周运动,转轴O处无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小球A经过最高点速度V>$\sqrt{gL}$时,A球对杆的弹力向上
B.两小球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速度为V≥$\sqrt{gL}$
C.若小球A在最高点时受到杆的力为0N,则此时球B在最低点受到杆的力大小为3mg
D.当小球A在最高点时受到杆的力的大小为$\frac{1}{2}$mg,则此时它的速度大小为$\sqrt{\frac{3}{2}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如图所示,滑块上的遮光条宽度为d,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L,气源开通后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为△t1和△t2
(l)用上述装置测量滑块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frac{{d}^{2}}{2L}(\frac{1}{△{{t}_{2}}^{2}}-\frac{1}{△{{t}_{1}}^{2}})$(用己知量表示);
(2)还可以用上述装置来验证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若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系统增加动能总是大于钩码减少的重力势能,可能的原因是导轨不水平,右端高;或释放时系统有初速度等(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人们在研究原子结构时提出过许多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它们的模型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与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无关
B.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
C.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枣糕模型
D.科学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枣糕模型和核式结构模型,建立了玻尔的原子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区域内,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图中oa、ob、oc、od是从O点发出的比荷相同的四种粒子的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打到a点的粒子带正电,运动速率最小
B.打到b点的粒子带负电.运动速率最小
C.打到c点的粒子带正电,运动速率最大
D.打到d点的粒子带负电,运动速率最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波属于机械波
B.只有像电子、质子、中子这样的微观粒子才具有波动性
C.德布罗意认为任何一个运动运动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中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相对应,这种波叫物质波
D.宏观物体运动时不具有波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