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实验器材除木板、图钉、白纸、弹簧秤(两只)、三角板、刻度尺以外,还需要                 。某同学在实验中首先用两个弹簧秤作用,记录下了两弹簧秤拉力的大小,还应记录下                   
绳套  橡皮条  两绳套方向  结点位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下列是主要步骤: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套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有重要遗漏的步骤序号是
C
C
E
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N,两力的合力用F表示,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徐州三模)小明同学在学完力的合成与分解后,想在家里做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A.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的弹力大小和方向.
B.在一只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C.将一根长约30cm的细线从杯带中穿过,再将细线两端栓在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手对称地拉开细线,使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在白纸上记下细线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D.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弹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F1
(1)在步骤C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00
3.00
N.
(2)在步骤D中,合力F1=
5.8
+
.
0.2
5.8
+
.
0.2
N.
(3)
F1近似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F近似相等
F1近似在竖直方向,且数值与F近似相等
,就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有同学利用如图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勾码个数,实验不能完成的是
A
A

A.勾码的个数N1=N2=2,N3=4
B.勾码的个数N1=N2=3,N3=4
C.勾码的个数N1=N2=N3=4
D.勾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A
A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根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下图中更加符合实际的图是
图.(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在用图1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
①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细绳套(两个)、橡皮条、刻度尺、量角器、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
三角板
三角板

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AD
AD
.(填字母代号)
A.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B.两细绳之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③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
4.00
4.00
N.
④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
不变
不变
.(选填“变”或“不变”)
(2)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V  2W”的字样,现在要用伏安法描绘这个灯泡的U-I图线.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0~5V,内阻约10kΩ)
B.电流表(0~0.3A,内阻约1Ω)
C.电流表(0~0.6A,内阻约0.4Ω)
D.滑动变阻器(5Ω,1A)
E.滑动变阻器(500Ω,0.2A)
①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
C
C
,本实验要求电压表从零开始,故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D
D
(用序号字母表示).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采用
分压
分压
接法(填“分压”或“限流”).
②某同学已连接如图2所示的电路,在连接最后一根导线的c端到直流电源正极之前,请指出其中仅有的2个不当之处,并说明如何改正.
A.
电键S不应闭合,应处于断开状态
电键S不应闭合,应处于断开状态
;B.
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P位置不当,应将其置于b端
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P位置不当,应将其置于b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