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如图,在倾角为θ=30°的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斜面上,带正电的物块A和不带电绝缘物块B相距2L.mA=3mB,物块A位于斜面底端,斜面处于范围足够大、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的匀强电场中.将A、B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物块恰好在AB中点处发生第一次碰撞,A、B碰撞过程相互作用时间极短,已知A、B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且A的电荷没有转移,A、B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第一次相碰前瞬间A、B的速度大小;
(2)第一次碰撞后,第二次碰撞前,A、B之间的最大距离;
(3)若斜面长度有限,要使A、B仅能在斜面上发生两次碰撞,试求斜面长度的范围.
分析:1、对B由动能定理列出等式求解相碰前瞬间B的速度,A与B都从静止开始运动,经历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位移大小,所以A、B的速度大小相等.
2、由于A、B碰撞过程相互作用时间极短,合外力的冲量近似为零,系统的动量认为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出等式.
已知A、B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根据机械能守恒列出等式求解.
3、分析A、B的运动情况,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列出等式,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进行求解.
解答:解:( 1 )对B由动能定理研究从静止开始到相碰前瞬间有:
mB gLsinθ=
1
2
mB v02
v0=
gL

A与B都从静止开始运动,经历相同的时间和相同的位移大小,所以A、B的速度大小相等.
所以A、B的速度大小均为:
gL
.   
(2)选平行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由于A、B碰撞过程相互作用时间极短,合外力的冲量近似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出等式,根据对第一次碰撞有:
mA v0-mB v0=mA v1+mB v2
已知A、B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根据机械能守恒得:
1
2
mAv02+
1
2
mBv02=
1
2
mAv12+
1
2
mBv22
解得:v1=0,v2=2
gL

所以撞后A匀加速,B匀减速,两球加速度大小相等.
由mBgsinθ=mBa有:a=
1
2
g
设A、B第二次碰撞前距离为△x1,有:
△x1=xB-xA=v2t-
1
2
at2-
1
2
at2
当t=
v2
2a
=2
L
g
 时,△x1有最大值2L
(3)当△x1=0时,A、B第二次碰撞,此时t=t1=4
L
g
 
vA=at=2
gL
,vB=v2-at=0
对第二次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有:
mAvA+mBvB=mA v3+mB v4
1
2
mAvA2+
1
2
mBvB2=
1
2
mAv32+
1
2
mBv42
解得:v3=
gL
,v4=3
gL

设A、B第三次碰撞前距离为△x2,有:
△x2=xB-xA=v4t-
1
2
at2-(v3t+
1
2
at2
当△x2=0时,A、B即将第三次碰撞,此时t=t2=4
L
g
 
所以斜面的最小长度:xmin=L+v2 t1-
1
2
a t12
xmin=5L          
所以斜面的最大长度:xmax=L+v2 t1-
1
2
a t12+v4 t2-
1
2
a t22
xmax=13L      
答:(1)第一次相碰前瞬间A、B的速度大小均为
gL

(2)第一次碰撞后,第二次碰撞前,A、B之间的最大距离是2L;
(3)若斜面长度有限,要使A、B仅能在斜面上发生两次碰撞,斜面长度的范围是5L≤x≤13L.
点评:本题的过程比较复杂,按时间顺序进行分析.关键要分析第一次碰后A、B的运动情况,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列出等式,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0?杨浦区一模)如图,在倾角θ 为37°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放着一块质量不计的薄板,水平放置的棒OA,A端搁在薄板上,O端装有水平转轴,将薄板沿斜面向上和向下匀速拉动时所需拉力大小之比为2:3,则棒对板的压力大小之比为
2:3
2:3
,棒和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0.267
0.267
.(cos37°=0.8   sin37°=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杨浦区一模)如图,在倾角θ为37°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放的一块质量不计的薄板,水平放置的棒OA,A端搁在薄板上,O端装有水平转轴,棒和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
415
,薄板沿斜面向上或向下匀速拉动时,则棒对板的压力大小之比为
2:3
2:3
,所需拉力大小之比为
2:3
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通电长导线,电流方向如图,当斜面处于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强度分别为B1和B2时,斜面与长直导线的静摩擦力均达到最大值,已知B1:B2=3:1,则斜面与长直导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
A、mgtanθ
B、mgsinθ
C、
mgtanθ
2
D、
mgsinθ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题型:计算题

(12分)如图,在倾角为θ=30o的光滑斜面的底端有一个固定挡板D,小物体C靠在挡板D上,小物体B与C用轻质弹簧拴接。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B在O点;当B静止时,B在M点,OM=L.在P点还有一小物体A,使A从静止开始下滑,A,B相碰后一起压缩弹簧,A第一次脱离B后最高能上升到N点,ON="1.5L." B运动还会拉伸弹簧,使C物体刚好能脱离挡板D。A、B、C的质量都是m,重力加速度为g. 已知弹性势能与形变量大小有关。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
(2)弹簧第一次回复到原长时B速度的大小;
(3)M、P之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