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需用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结果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1.602mm;

测量电阻时,先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电阻阻值约为5Ω,再采用“伏安法”精确测量金属丝的电阻,实验室能够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A.电流表G,量程为0~300μA,内阻Rg=100Ω
B.电流表A1,量程为0~0.6A,内阻r1=0.1Ω
C.电流表A2,量程为0~3A,内阻r2=0.02Ω
D.电阻箱R1,阻值范围0~999.9Ω
E.电阻箱R2,阻值范围0~9999.9Ω
F.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为10Ω
G.电源E=3V,内阻约为r=0.5Ω
H.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2)正确选择实验器材,电流表应选择A和B,变阻箱应选E;(填写元器件前的字母代号)
(3)画出电阻测量的实验电路图;
(4)使用正确电路,分别测量多组实验数据,并记录在如图乙IG-I坐标系中,将R2调节到9900Ω,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做出金属丝的IG-I图线,并算出金属丝的电阻Rx=5.0Ω.(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分析 (1)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与可动刻度示数之和是螺旋测微器的示数.
(2)根据实验原理与所给实验器材分析答题;
(3)根据实验原理与实验器材确定滑动变阻器与电流表的接法,然后作出实验电路图;
(4)根据坐标系内描出的点作出图象,作图原则: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的分布在直线两侧,然后根据图象求出电阻阻值.

解答 解:(1)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其示数为:1.5mm+10.2×0.01mm=1.602mm;
(2)①由所给实验器材可知,没有电压表,应该用电流表与电阻箱改装电压表,
电源电动势为3V,改装的电压表量程应为3V,应选用电流表A与电阻箱E改装成电压表,
通过电阻丝的最大电流约为:I=$\frac{E}{R}$=$\frac{3}{5}$A=0.6A,则电流表应选择B;
②待测电阻阻值约为5Ω,电流表内阻约为0.1Ω,电压表内阻为10kΩ,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0Ω,为测多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3)根据坐标系内描出的点作出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示图象可知,金属丝的电阻Rx=$\frac{U}{I}$=$\frac{{I}_{G}({R}_{g}+{R}_{2})}{I}$=$\frac{100×1{0}^{-6}×(100+9900)}{0.2}$Ω=5.0Ω;
本题答案是:(1)1.601;
(2)①A;B;E;
(3)电路图如图所示;
(4)如图所示;5.0Ω.

点评 本题考查了螺旋测微器读数、测金属丝的电阻,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与可动刻度示数之和是螺旋测微器示数,根据实验原理与所给实验器材确定滑动变阻器与电流表的接法是作出电路图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一太阳能电池板,测得它的开路电压为80mV,短路电流40mA.若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2.0Ω的电阻器连成一闭合电路,则它的路端电压是 (  )
A.0.010VB.0.020VC.0.030VD.0.04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的△ABC平面平行电场方向,P点为AB的中点,Q点为BC的中点,将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移动到P点,电场力做功WAP=1.6×10-8J;将该粒子从A点移动到Q点,电场力做功WAQ=1.6×10-8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线AC为等势线
B.点P的电势高于点A的电势
C.电场强度方向与PQ平行
D.若将该粒子从C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CB=-3.2×10-8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一带电粒子在正电荷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中曲线所示,则(  )
A.粒子在A、B两点的运动速度vA>vBB.粒子在A、B两点所受电场力FA>FB
C.粒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EA>EBD.粒子在A、C两点的电势能EA>E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先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 (如图所示)、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让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A1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记下所用的时间t;
②用米尺测量A1与A2之间的距离s,则小车的加速度a=$\frac{2s}{{t}^{2}}$;
③用米尺测量A1相对于A2的高度h.设小车所受重力为mg,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F=$\frac{mgh}{s}$;
④改变斜面的高度h,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h为横坐标,$\frac{1}{{t}^{2}}$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①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A1点相对于斜面底端A2的高度h0
②进行(1)中的各项测量;
③计算与作图时用(h-h0)代替h.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其中合理的意见是C.
A.方案正确可行
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A为巨磁电阻,当它周围的磁场增强时,其阻值增大;C为电容器,在S闭合后,当有磁铁靠近A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B.电容器C的电荷量增大
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D.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一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同时存在的空间中(不计重力),不可能出现的运动状态是(  )
A.静止B.匀速直线运动C.匀加速直线运动D.匀速圆周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一辆高性能玩具赛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在第1s内的位移为2m,则该赛车(  )
A.在第1s末的速度大小为2m/sB.在第2s内的位移大小为6m
C.在前2s内的位移大小是6mD.加速度大小为2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图所示地形的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
A.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D.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