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肖晓骑摩托车从A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运动,需穿过一个村庄,BC为小村庄的两端点,B和A距离较近,最终停在C处,为安全起见,要求穿过村庄的速度不得超过v1=4m/s,AB和BC段的距离分别为x1=242m、x2=300m,已知该摩托车的最大速度为v=40m/s、启动加速度大小为a1=4m/s2、制动加速度大小为a2=8m/s2,求该摩托车从A到C的最短时间.

分析 摩托车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到4m/s,然后匀速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最短,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出AB段的最大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运动的总时间.

解答 解:在AB段,摩托车加速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t}_{1}=\frac{v}{{a}_{1}}=\frac{40}{4}s=10s$,
加速运动的位移${x}_{1}′=\frac{{v}^{2}}{2{a}_{1}}=\frac{1600}{8}m=200m$,
速度减为4m/s经历的位移${x}_{2}′=\frac{{v}^{2}-{{v}_{1}}^{2}}{2{a}_{2}}=\frac{1600-16}{2×8}m=99m$.
可知x1′+x2′>x1,说明摩托车在AB段没有达到最大速度v.
设此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2,则有:$\frac{{{v}_{2}}^{2}}{2{a}_{1}}+\frac{{{v}_{2}}^{2}-{v}^{2}}{2{a}_{2}}={x}_{1}$,
代入数据解得v2=36m/s,
则摩托车从A到C的最短时间t=$\frac{{v}_{2}}{{a}_{1}}+\frac{{v}_{2}-v}{{a}_{2}}+\frac{{x}_{2}}{v}$=$\frac{36}{4}+\frac{36-4}{8}+\frac{300}{4}$s=88s.
答:摩托车从A到C的最短时间为88s.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理清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如图所示,轻质不可伸长的细绳,绕过光滑定滑轮C,与质量为m的物体A连接,A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绳的另一端和套在固定竖直杆上的物体B连接.现BC连线恰沿水平方向,从当前位置开始B以速度v0匀速下滑.设绳子的张力为T,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做匀速运动B.物体A做加速运动C.T可能小于mgsinθD.T一定大于mgsin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长度相等的部分,即AB=BC=CD=DE,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B:vC:vD:vE=1:$\sqrt{2}$:$\sqrt{3}$:2
B.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B:tC:tD:tE=1:$\sqrt{2}$:$\sqrt{3}$:2
C.物体从A 运动到E全过程的平均速度$\overline{v}$=vB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均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面积很大的水池,水深为H水面浮着一正方体木块,木块边长为a,密度为水的$\frac{1}{2}$,质量为m,开始时,木块静止,现用力F将木块缓慢往下压,求从开始到木块刚好完全没入水中的过程中,力F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如图甲为利用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请结合以下实验步骤完成填空.

(1)将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安装实验装置,并调节定滑轮的高度.用天平称出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出挡光条的宽度L,如图乙所示,L为1.550cm.用米尺测量光电门1、2的距离为s.
(2)滑块通过细线连接轻质托盘(内放砝码),改变内放砝码的质量,给滑块一个初速度,使它从轨道左端向右运动,发现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等于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测出这时砝码和轻质托盘的总质量m0
(3)实验时,再用天平称量质量为m1的钩码放入托盘内开始实验,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t1、t2,在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外力对滑块和挡光条做的总功W=m1gs(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滑块和挡光条动能的增量△EK=$\frac{1}{2}$M($\frac{L}{{t}_{2}}$)2-$\frac{1}{2}$M($\frac{L}{{t}_{1}}$)2,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者相等,即可认为验证了动能定理.
(4)实验时为减少误差,使用的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m与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M的数值关系应该满足m远小于M(填“远小于”、“远大于”或“近似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将等量的正、负电荷分别放在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如图所示).O点为该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直线段AB通过O点且垂直于该正方形,OA>OB,以下对A、B两点的电势和场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点场强等于B点场强B.A点场强小于B点场强
C.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D.A点电势等于B点电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有一表面光滑、与水平成60°角的绝缘直杆AC,其下端C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一质量为0.5kg的带电小环套在直杆上,以某一速度沿杆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环带正电
B.小环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10N
C.小环离开直杆后做类平抛运动
D.小环在地面上的落点不可能在C点正下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探究加速度a和力F、质量m的关系”时,按实验要求安装好器材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打点汁时器可以使用直流电源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才放开小车
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要由天平测出小桶和砂的质量m,再测出小车和放在车上砝码的质量M,然后用公式a=$\frac{mg}{M}$求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9V,内阻r=1Ω,电阻R2=2Ω,灯泡L1标有“6V,6W”,L2标有“4V,4W”,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范围是0~20Ω,当L1正常发光时,求:
(1)L2是否正常发光?
(2)此时R1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