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如图所示,一长木板A放在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滑块B静止放在距A左端为Lo的木板上,与B完全相同的C以水平初速度v0冲上A并能与B相碰,B、C碰后粘在一起不再分开并一起向右运动.已知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B、C与A的动摩擦因数μ1=$\frac{1}{4}$,A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2=$\frac{1}{8}$,v0=$\sqrt{\frac{9}{2}g{L}_{0}}$,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力.求:

(1)物块C冲上木板瞬间,物块A、B、C的加速度各为多少?
(2)C与B发生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3)为使B、C结合体不从A右端掉下来.A的长度至少要多长?

分析 (1)物块C冲上木板瞬间,对A、B、C分别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加速度;
(2)对物体C运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碰撞前速度;对碰撞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碰撞后的速度;
(3)先对BC整体、A分别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当速度相等时不掉来即可;再结合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解答 解:(1)C冲上A后,C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f}_{C}={μ}_{1}mg=\frac{1}{4}mg$…①
A受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
${f}_{Am}={μ}_{2}(3m)g=\frac{3}{8}mg$…②
由于fAm>fC,所以A、B保持静止,即加速度aA=0,aB=0,
由牛顿第二定律:fc=maC…③
ac=$\frac{1}{4}g$=2.5m/s2;             
(2)C在A上做减速运动,设其碰前速度为vc,由动能定理得
-${μ}_{1}mg{L}_{0}=\frac{1}{2}m{v}_{c}^{2}-\frac{1}{2}m{v}_{0}^{2}$…④
滑块B、C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设碰后速度为vBC,有
mvC=2mvBC…⑤
解得:
vC=$\sqrt{{v}_{0}^{2}-\frac{1}{2}g{L}_{0}}$
vBC=$\frac{1}{2}\sqrt{{v}_{0}^{2}-\frac{1}{2}g{L}_{0}}$=2$\sqrt{g{L}_{0}}$           
(3)B、C结合体受到A的摩擦力${f}_{BC}=2{μ}_{1}mg=\frac{1}{2}mg$,方向向左.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结合体给A向右的摩擦力${f}_{BC}^{′}$=fBC(>fAm)…⑥
故A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C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刚达到的共同速度为vABC,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对BC:fBC=2maBC…⑦
对A:${f}_{BC}^{′}-{f}_{Am}=m{a}_{A}^{′}$…⑧
由运动学方程:vABC=vBC-aBCt…⑨
${v}_{ABC}={a}_{A}^{′}t$…⑩
设A从运动到共速,对地的位移为SAB,BC在这段时间的对地位移为SBC,由动能定理:
对BC:-${f}_{BC}{S}_{BC}=\frac{1}{2}•2m{v}_{ABC}^{2}-\frac{1}{2}•2m{v}_{BC}^{2}$…⑪
对A:(${f}_{BC}-{f}_{A}){S}_{A1}=\frac{1}{2}•m{v}_{ABC}^{2}$SAB=$\frac{1}{2}m{v}_{ABC}^{2}-0$…⑫
结合体BC在A上运动的距离为:△L=SBC-SA1…⑬
若达到共同速度vABC时,结合体BC恰好运动至木板A的最右端,木板长度最少:
L=L0+△L=$\frac{7}{3}{L}_{0}$
答:(1)物块C冲上木板瞬间,物块A、B、C的加速度分别为$\frac{1}{4}g$、0、0;
(2)C与B发生碰撞前的速度大小为2$\sqrt{g{L}_{0}}$;  
(3)为使B、C结合体不从A右端掉下来,A的长度至少为$\frac{7}{3}{L}_{0}$.

点评 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本题中涉及的物体多、过程多、知识点多,关键是明确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然后分过程选择恰当的规律列式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rac{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
A.当F>3μmg时,A相对B滑动
B.当F=$\frac{5}{2}$μmg时,A的加速度为$\frac{1}{3}$μg
C.当F<2μmg时,A、B都相对地面静止
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frac{1}{2}$μ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用⊙表示通电直导线,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用带箭头的线段或曲线表示磁感线.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通电直导线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磁感线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30Ω,滑动变阻器R2标有“100Ω 2A”字样.闭合电键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9V,电流表的示数为0.5A.试求:
(1)此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
(2)通电10s,电流通过电阻R1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1m的6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以1m/s的水平速度向右传播.此波在t=0时刻到达a质点,a质点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下振动,t=1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低点,则在8s<t<9s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c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质点d向下运动
C.质点b的速度逐渐减小D.质点f的振幅逐渐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无限长通电直导线周围某一点的磁感应强度B的表达式:B=$\frac{{μ}_{0}I}{2π{r}_{0}}$,其中r0是该点到通电直导线的距离,I为电流强度,μ0为比例系数(单位为N/A2).试推断,一个半径为R的圆环,当通过的电流为I时,其轴线上距圆心O点为r0处的磁感应强度应为(  )
A.$\frac{{{r}_{0}}^{2}I}{2({R}^{2}+{{r}_{0}}^{2})^{\frac{3}{2}}}$B.$\frac{{μ}_{0}RI}{2({R}^{2}+{{r}_{0}}^{2})^{\frac{3}{2}}}$
C.$\frac{{μ}_{0}{R}^{2}I}{2({R}^{2}+{{r}_{0}}^{2})^{\frac{3}{2}}}$D.$\frac{{μ}_{0}{{r}_{0}}^{2}I}{2({R}^{2}+{{r}_{0}}^{2})^{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知道水蒸气的摩尔体积和水分子的体积,不能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B.硬币或钢针能浮于水面上,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C.晶体一定具有固定的熔点、规则的几何外形和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
D.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的差距
E.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散失在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四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B.这四辆车均从静止开始运动
C.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t2相距最远
D.在0~t2时间内,丙、丁两车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在一有界匀强磁场上方有一闭合线圈,当闭合线圈从上方下落加速穿过磁场的过程中(  )
A.进入磁场时加速度小于g,离开磁场时加速度可能大于g,也可能小于g
B.进入磁场时加速度大于g,离开时小于g
C.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加速度都大于g
D.进入磁场和离开磁场,加速度都小于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