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做出了小球运动轨迹如图,A为抛出点的位置,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大小2m/s.(g取10m/s2

分析 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gT2,求出T,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s=v0T,即可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解答 解:由于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故在竖直方向有△h=gT2,由图可知△h=h2-h1=(40cm-15cm)-15cm=10cm=0.1m
将△h=0.1m,g=10m/s2带入△h=gT2解得:
T=$\sqrt{\frac{△h}{g}}$=$\sqrt{\frac{0.1}{10}}$=0.1s.
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s=v0T,将s=20cm=0.2m带入解得:
v0=$\frac{x}{T}$=$\frac{0.2}{0.1}$=2m/s
故答案为:2.

点评 由于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根据在水平方向的间距相同确定相隔的时间相同,而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即匀变速直线运动故有△h=gT2,求出T,再根据s=v0T进行求解.这种方法一定要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宇宙中存在两个总质量相等的孤立的天体系统甲、乙,其中天体系统甲(如图甲所示)是由质量相等的两个天体A、B组成的,A、B绕共同的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1;天体系统乙(如图乙所示)由三个质量相等的天体C、D、E组成,D在中心处于静止状态,C、E绕D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T2;且A、B间距与C、E间距相等.则$\frac{T_1}{T_2}$为(  )
A.1B.$\sqrt{5}$C.$\sqrt{\frac{10}{3}}$D.$\sqrt{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则纸带上每两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
(2)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x=0.700cm;C点对应的速度是0.1m/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是0.2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当磁感应强度B增加时,由内外两金属环组成的月牙形的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方向为(  )
A.内环顺时针,外环逆时针B.内环逆时针,外环顺时针
C.内外环均逆时针D.内外环均顺时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质量为60kg的人,不慎从高空支架上跌落,由于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使他悬挂在空中.已知安全带原长为5m,缓冲时间(从安全带伸直到速度减为0的时间)是1.2s,求安全带在1.2s内受到的平均冲力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所示,相距l的两小球A、B位于同一高度h(l、h均为定值).将A向B水平抛出的同时,B自由下落.A、B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则(  )
A.A、B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碰,此后就不会相碰
B.A、B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决于A的初速度
C.A、B不可能运动到最高处相碰
D.A、B一定能相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将一个小球以初速度v水平抛出,要使小球能够垂直打到一个与水平方向倾角为α的斜面上,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保持水平速度v不变,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倾角α越大,小球的飞行时间越长
B.若保持水平速度v不变,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倾角α越大,小球的飞行时间越短
C.若保持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倾角α不变,水平速度v越大,小球的飞行时间越长
D.若保持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倾角α不变,水平速度v越大,小球的飞行时间越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如图所示,交变电流电压的瞬时表达式u=311sin157t V时,三个电流表的示数相同,若电源电压改为u′=311sin314t V时,则(  )
A.电流表A1的示数减小B.电流表A2的示数增大
C.电流表A3的示数不变D.电流表A1、A2、A3示数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O,每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点未画出,另选连续的3个计数点A、B、C作为测量的点,如图2所示.经测量知道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50.50cm、86.00cm、130.50cm.

(1)根据以上数据,计算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重力势能减少了8.43J,动能增加了8.00J(最后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假设物体下落做匀加速运动,则物体在下落过程中的实际加速度为9.0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