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 mm.如图乙所示,用多用电表的“×1”欧姆档,调零后测得金属丝阻值R= Ω,若实验中测出金属丝的长度为L,则该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 (用符号表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等四校高二上学期12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现要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器材如下:[来源:学_科电流表A1(量程150mA,内阻r1约为10

电流表A2(量程20mA,内阻r2=30

电压表V(量程15V,内阻约为10K

定值电阻R0=100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

电源E,电动势E=4V(内阻不计)

开关S及导线若干

①根据上述器材完成此实验,测量时要求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请你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Rx的一种实验原理图(图中元件用题干中相应英文字母符号标注).

②实验时电流表A1的读数为I1,电流表A2的读数为I2,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R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两个质量分别是m1、m2的小球,各用丝线悬挂在同一点,当两球分别带同种电荷,且电荷量分别为q1、q2时,两丝线张开一定的角度θ1、θ2,两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m1>m2,则θ1>θ2

B. 若m1=m2,则θ1=θ2

C. 若m1<m2,则θ1>θ2

D. 若q1=q2,则θ1=θ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质点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 t = 0.5 s时该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B. t =" 1" s时该质点回到出发点

C. t =" 1" s时该质点离出发点最远

D. 0到1 s时间内该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有E=12V,内阻r=0.5Ω,“10V、20W”的灯泡L与直流电动机M并联在电源两极间,灯泡恰能正常发光,已知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RM=1Ω,求:

(1)流过内阻的电流为多少?

(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多少?

(3)电源的效率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分布如图所示,x轴上两点B、C点电场强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EBx、Ecx,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B、C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Bx<Ecx

B. EBx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

C. 电荷在O点受到的电场力在x方向上的分量最大

D. 负电荷沿x轴从B移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北京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多选题

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分别贴在导体A、B下部的金属箔均是闭合的.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只有A下部的金属箔张开

B.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稳定后,只有B下部的金属箔张开

C.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还是张开的

D.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再把B向右移动稍许使其与A分开,稳定后A、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等校高一下期末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0 沿水平方向射中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 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距离L,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L′,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为F(F 视为恒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子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FL

C.系统产生的热量为F(L +L

D.子弹对木块做的功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市大兴区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1)该同学在实验前准备了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及下列辅助器材:

A.交流电源、导线

B.天平(含配套砝码)

C.秒表

D.刻度尺

E.细线、砂和小砂桶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 (填代号)。

(2)打点计时器在小车拖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迹,以此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其中一部分纸带上的点迹情况如图中甲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测得A点到B、C点的距离分别为x1=5.99cm、x2=13.59cm,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验证“质量一定,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时,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中乙所示的a-F图象,其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