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设汽车在启动阶段所受阻力恒定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在这过程中(  ).
A.牵引力增大,功率增大
B.牵引力不变,功率增大
C.牵引力增大,功率不变
D.牵引力不变,功率不变
B

试题分析:汽车启动阶段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阻力不变,所以牵引力不变,汽车的功率,随时间延长功率逐渐增大选项B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10分)如图所示,五块完全相同的长木板依次紧挨着放在水平地面上,每块木板的长度L=0.5m,质量m=0.6kg。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以=3m/s水平速度从第一块长木板的最左端滑入。已知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求:
 
(1)小物块滑至第四块长木板时,物块与第四块长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2)物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相对出发点滑行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甲所示,平行于光滑斜面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两物块A、B质量均为m,初始时均静止。现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拉动物块B,使B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A、B两物块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关系分别对应图乙中A、B图线(t1时刻A、B的图线相切,t2时刻对应A图线的最高点),重力加速度为g,则

A.t2时刻,弹簧形变量为0
B.t1时刻,弹簧形变量为(mgsinθ+ma)/k
C.从开始到t2时刻,拉力F逐渐增大
D.从开始到t1时刻,拉力F做的功比弹簧弹力做的功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10分)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桌面上足够长的两平行光滑导轨PQ、MN,其电阻不计,间距d=0.5m,P、M两端接有一只理想电压表,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B0=0.2T的匀强磁场中,两金属棒L1、L2平行地搁在导轨上,其电阻均为r=0.1Ω,质量分别为M1=0.3kg和M2=0.5kg。固定棒L1,使L2在水平恒力F=0.8N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试求:

(1) 当电压表读数为U=0.2V时,棒L2的加速度为多大;
(2)棒L2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15 分)如图,是一段光滑的固定斜面,长度s=1m,与水平面 的倾角θ=530。另有一固定竖直放置的粗糙圆弧形轨道刚好在B点与斜面相切,圆弧形轨道半径R=0.3m,O点是圆弧轨道的圆心。将一质量m=0.2kg的小物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C点时,与轨道之间的弹力F=1N。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8,cos53?=0.6,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物块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物块从B到C的过程,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在升降机内,一个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轻了20%,则他的运动可能以    (填大小)的加速度向上      (填“加速”或“减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一小球m自空中自由下落,落到正下方的直立轻弹簧上与其A端接触并连接在一起。从小球与弹簧A端接触到继续压缩弹簧直到小球降至最低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小球运动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A.小球作减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
B.小球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为零
C.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为零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
D.小球加速度的最大值为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与轻质弹簧Ⅰ和水平轻绳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Q,当剪断Ⅱ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a应是
A.大小a=g
B.大小a="g" tan
C.方向水平向左
D.方向竖直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18分)如图,圆形玻璃平板半径为R,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可绕圆心O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放置在玻璃板的边缘.玻璃板匀速转动使木块随之做匀速圆周运动.

(1)若已知玻璃板匀速转动的周期为T,求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缓慢增大转速,木块随玻璃板缓慢加速,直到从玻璃板滑出.已知木块脱离时沿玻璃板边缘的切线方向水平飞出,落地点与通过圆心O的竖直线间的距离为s.木块抛出的初速度可认为等于木块做匀速圆周运动即将滑离玻璃板时的线速度,滑动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试求木块与玻璃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