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11?忻府区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的左端(P点),轻放一质量为m=1kg的物块,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抛出,物块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D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m,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C,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0m,AB的水平距离为1.2m.(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物块离开A点时水平初速度的大小;
(2)物块经过C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3)设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传送带的速度为5m/s,求PA间的距离.
分析:(1)根据平抛运动的分位移公式列式求解,或者根据平抛运动的分速度公式列式求解;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求解出最低点速度,再根据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列式求解;
(3)对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
解答:解:(1)方法一:根据平抛运动规律
竖直方向:h=
1
2
gt2

水平方向:x=vxt
解得vA=vx=3m/s
方法二:物块从A运动到B的竖直速度由
v
2
y
=2gh

可得,vy=4m/s
物块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
可得水平速度即物块离开A点的速度为
vA=vx=vycot53°=3m/s
故物块离开A点时水平初速度的大小为3m/s.
(2)由于vB=
v
2
x
+
v
2
y
=5m/s

由几何知识可知水平面到C的距离为h1=0.4m
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gh1+
1
2
m
v
2
B
=
1
2
m
v
2
C

设轨道对物块的支持力为FN
FN-mg=m
v
2
C
R

由以上两式得,FN=43N
故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对轨道的压力FN′=43N.
(3)因为传送带的速度比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度大,所以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处于加速运动,
由Ff=ma=μmg和
v
2
A
=2μgx

可得PA=1.5m
即PA间的距离为1.5m.
点评:本题关键将物体的运动过程分割为直线加速、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三个过程,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平抛运动位移公式、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列式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忻府区模拟)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①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实验时纸带的
端通过夹子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
②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重力加速度为
9.4
9.4
m/s2.(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Hz)
③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
纸带和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阻力、空气阻力
纸带和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阻力、空气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忻府区模拟)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表达式中不属于比值定义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忻府区模拟)如图所示,L1、L2、L3为等势面,两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同,取L2的电势为零,有一负电荷在L1处动能为30J,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到L3处动能为10J,则电荷的电势能为4J时,它的动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忻府区模拟)如图1所示,足够长的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沿杆方向给环施加一个拉力F,使环由静止开始运动,已知拉力F及小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