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如图1-2-24所示,甲、乙两辆同型号的轿车,它们外形尺寸如下表所示.正在通过十字路口的甲车正常匀速行驶,车速=10 m/s,车头距中心O的距离为20 m,就在此时,乙车闯红灯匀速行驶,车头距中心O的距离为30 m.

(1)求乙车的速度在什么范围之内,必定会造成撞车事故.

(2)若乙的速度=15 m/s,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s,为了防止撞车事故发生,乙车刹车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会发生撞车事故吗?

轿车外形尺寸及安全技术参数

l/mm

b/mm

h/mm

最大速度km/h

急刹车加速度m/s2

3896

1650

1465

144

-4~-6

某同学解答如下:

(1)甲车整车经过中心位置,乙车刚好到达中心位置,发生撞车事故的最小速度,抓住时间位移关系,有,故当时,必定会造成撞车事故.

(2)当=15 m/s,为了不发生撞车事故,乙车的停车距离必须小于30m,即,故

上述解答过程是否正确或完整?若正确,请说出理由,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解法.

(1)(2)


解析:

第(1)问中得出是正确,但不完整,因为当乙车的速度很大时,乙车有可能先经过中心位置,若乙车整车先通过中心位置,即撞车的最大临界速度.故当

时,必定会造成撞车事故.第(2)的解答是错误的,如果乙车的加速度,当乙车停在中心位置时,甲车早就整车通过了中心位置,只要甲车整车通过中心位置时,乙车刚好临近中心位置时所求的加速度才是最小加速度,甲车整车所需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乙车刚好临近中心位置,,故.不会发生撞车故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要测定个人的反应速度,如图1所示,请你的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30cm的直尺,他的手抓在28cm处,你的手候在2cm处,当他松开直尺,你见到直尺下落,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现有A、B、C三位同学相互测定反应速度得到的数据(单位:c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27 26 28
B 29 26 23
C 26 24 22
这三位同学中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C
C
同学,他的最快反应时间为
0.2
0.2
s.
(2)下列有关高中物理力学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B

A.在“探究合力的方法”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B.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V的低压交流电源N/m
C.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纸带上的一系列点迹取计数点,可求出任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D.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也要用到了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
(3)某同学在做“研究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并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测出弹簧的总长度x,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x的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
5
5
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150
150
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关系”,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气垫轨道上的某点B处,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后,用重力为F的钩码,经绕过滑轮的细线拉滑块,每次滑块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测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实验.记录的数据及相关计算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F/N 0.49 0.98 1.47 1.96 2.45
t/(ms) 40.4 28.6 23.3 20.2 18.1
t2/(ms)2 1632.2 818.0 542.9 408.0 327.6
1
t2
/[×10-4(ms)-2]
6.1 12.2 18.4 24.5 30.6
(1)为便于分析F与t的关系,应作出F-
1
t2
的关系图象,请在坐标纸上(图2)作出该图线
(2)由图线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F与
1
t2
成正比.
F与
1
t2
成正比.

(3)设AB间的距离为s,遮光条的宽度为d,请你由上述实验结论推导出物体的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
a=
υ2
2s
=
(
d
t
)
2
2s
=
d2
2s
?
1
t2
a=
υ2
2s
=
(
d
t
)
2
2s
=
d2
2s
?
1
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实验室中有下列几个长度测量仪器:①米尺、②10分度游标卡尺、③20分度游标卡尺、④50分度游标卡尺、⑤螺旋测微器.一个同学用其中一种仪器测量某工件的长度为8.116cm,则他所使用的仪器为
 
 (填仪器序号)
(2)如图1所示为用一多用电表测电阻时的表盘示意图,该电阻的阻值是
 
Ω.
精英家教网
(3)为了测量某电流表A的内阻(量程为50mA,内阻约10Ω),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A.直流电压表V(0~3V,内阻约6kΩ)
B.定值电阻R1(5.0Ω    1A)
C.定值电阻R2(50.0Ω  0.1A)
D.滑动变阻器R(0~5Ω  2A) 
E.直流电源E(3V,内阻很小)
F.导线、电键若干
①实验中定值电阻R.应选用
 
(选填“R1”或“R2”);
②在如图3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
③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出7组对应的数据(见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U/V 0.80 1.18 1.68 1.78 1.98 2.36 2.70
I/mA 14.0 20.0 24.0 30.0 34.0 40.0 46.0
请在图示坐标中描点作出U-I图线.由图象可知,表中的第
 
次实验数据有错误,此电流表的电阻为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如图1-2-24所示,甲、乙两辆同型号的轿车,它们外形尺寸如下表所示.正在通过十字路口的甲车正常匀速行驶,车速=10 m/s,车头距中心O的距离为20 m,就在此时,乙车闯红灯匀速行驶,车头距中心O的距离为30 m.

(1)求乙车的速度在什么范围之内,必定会造成撞车事故.

(2)若乙的速度=15 m/s,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s,为了防止撞车事故发生,乙车刹车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会发生撞车事故吗?

轿车外形尺寸及安全技术参数

l/mm

b/mm

h/mm

最大速度km/h

急刹车加速度m/s2

3896

1650

1465

144

-4~-6

某同学解答如下:

(1)甲车整车经过中心位置,乙车刚好到达中心位置,发生撞车事故的最小速度,抓住时间位移关系,有,故当时,必定会造成撞车事故.

(2)当=15 m/s,为了不发生撞车事故,乙车的停车距离必须小于30m,即,故

上述解答过程是否正确或完整?若正确,请说出理由,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