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如图(甲)所示,在x轴上有一个点电荷Q(图中未画出),O、A、B为轴上三点.放在A、B两点的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检验电荷所带电荷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x轴的正方向为电场力的正方向,则(  )
A.点电荷Q可以为负电荷
B.点电荷Q在AB之间
C.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103N/C
D.点电荷Q到A点的距离与点电荷Q到B点的距离之比为1:$\sqrt{2}$

分析 由图读出两个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方向,分析Q的位置.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rac{F}{q}$可知,F-q图线的斜率等于场强的大小,分析场强的大小.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判断点电荷Q到A点的距离与点电荷Q到B点的距离之比.

解答 解:AB、由图可知,在A、B两点的检验电荷分别为正、负电荷,且受力方向相同,故可知A、B两点的电场方向相反,说明点电荷Q一定为负电荷,且点电荷Q位于AB之间,故A正确,B正确;
C、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可知A点的场强大小 EA=$\frac{F}{q}$=$\frac{{4×1{0^{-3}}}}{{2×1{0^{-6}}}}$=2×103 N/C,故C错误;
D、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可知B点的场强大小 EA=$\frac{F}{q}$=$\frac{{1×1{0^{-3}}}}{{2×1{0^{-6}}}}$=1×103 N/C;
故A、B位置的电场强度之比为2:1,根据公式E=$\frac{kQ}{{r}^{2}}$可知,点电荷Q到A点的距离与点电荷Q到B点的距离之比为1:$\sqrt{2}$,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本题要掌握电场力与场强方向、大小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理解图线F-q斜率的物理意义,是常用的思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A用绝缘丝线悬挂于天花板上,其带电量为q;在A球右方r处放置一带电量为Q的小球B,且两球心等高时,A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现撤去小球B,在竖直平面内立即加上一匀强电场,保持小球位置不变,且小球始终保持静止,已知重力加速为g,求电场强度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场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E=$\frac{F}{q}$可知,某电场的场强E与q成反比,与F成正比
B.在真空中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电场强度的表达式E=$\frac{kq}{{r}^{2}}$,式中q是检验电荷的电量
C.由E=$\frac{kQ}{{r}^{2}}$可知,在真空中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与Q成正比,与r2成反比
D.在真空中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rac{F}{Q}$仍成立,式中的Q就是产生电场的点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2)求打点计时器打“2”时,小车的速度v2=0.49m/s.
(3)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88m/s2(要求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4)请你依据本实验原理推断第7计数点和第8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大约是9.74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大
B.速度变化越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变化率越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大
D.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的运动一定是减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实验中,我们经常用到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电压表、电流表等测量工具.

(1)在一次实验中,如果提供了下列几个长度测量仪器:①毫米刻度尺;②10分度游标卡尺;③20分度游标卡尺;④螺旋测微器.一个同学用其中一种仪器正确测量某工件的长度为3.125cm,则他所使用的仪器为(填仪器序号).如图1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的电阻丝直径的示意图,则该电阻丝的直径d=1.020mm.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测量某电阻丝的电阻率.
①同学们截取了约1m长的电阻丝,首先利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粗测其阻值,下列操作或说法中正确的是CD
A.测量前检查表针是否停在左端的“0”位置,如不在则要进行欧姆调零
B.若用欧姆表“×l”挡测量,指针恰好在刻度30~50的正中,则待测电阻为40Ω
C.若用欧姆表“×10”挡测量,指针偏转角度过大,应换成“×1”挡
D.每次改变不同倍率的欧姆档后都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②若同学们粗测得该段电阻丝的阻值约为3Ω,然后用伏安法测定电阻丝的阻值,再利用公式ρ=$\frac{RS}{L}$求得电阻丝的电阻率ρ.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A.量程0.6A,内阻0.5Ω的电流表
B.量程3A,内阻0.1Ω的电流表
C.量程3V,内阻6kΩ的电压表
D.量程15V,内阻30kΩ的电压表
E.阻值为0~1kΩ,额定电流为0.5A的滑动变阻器
F.阻值为0~10Ω,额定电流为1A的滑动变阻器
G.6V蓄电池
H.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中要求金属丝的发热功率不超过0.75W,电流表应选用A;电压表应选用C;滑动变阻器应选用F.(请填写备选器材前的字母)根据选择的器材设计实验电路测出金阻丝的电阻,要求电压变化范围尽可能大,在图2的方框中画出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和乙车都做直线运动
B.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R=$\frac{U}{I}$可知一般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B.比值$\frac{U}{I}$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即电阻R=$\frac{U}{I}$
C.导体电流越大,电阻越小
D.导体两端电压越大,电阻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从下列器材中选出适当的实验材,设计一个电路来测量电阻R(约为40Ω),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精确度,并测量多组数据,器材(代号)与规格如下:
电流表A1,量程20mA,内阻约为30Ω;
电流表A2,量程1mA,内阻r2=800Ω;
电压表V1,量程5V,内阻r1=5KΩ;
电压表V2,量程10V,内阻r2=10KΩ;
滑动变阻器R1,阻值约为20Ω;
滑动变阻器R2,总阻值约1000Ω;
电源E,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电键K,导线若干.
(1)画出实验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2)若选取测量中的一组数据来计算R,则所用的表达式R=$\frac{{I}_{2}{r}_{2}}{{I}_{1}-{I}_{2}}$,式中符号的意义是I1是电流表A1的示数,I2是电流表A2的示数,r1是电流表A2的内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