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附近自h高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小球,测出小球的水平射程为L.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若在该星球上发射一颗卫星,使它在星球表面附近绕星球作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恒量为G,求:
(1)该星球的质量;
(2)该卫星的周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5?盐城模拟)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
A.精确秒表一只                 B.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一个
C.弹簧秤一个                   D.天平一台(附砝码)
已知宇航员在绕行时及着陆后各作了一次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可求出该星球的半径R及星球的质量M.(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
(1)两次测量所选用的器材分别为
A,BC
A,BC
.(用序号表示)
(2)两次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是
周期T,物体重力FG
周期T,物体重力FG

(3)用该数据写出半径R、质量M的表达式.R=
FGT2
2m
FGT2
2m
,M=
F
3
G
T
4
14Gm3
F
3
G
T
4
14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行星上,宇宙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仪器:
A、弹簧测力计一个B、精确秒表一只
C、天平一台(附砝码一套)D、物体一个
为测定该行星的质量M和半径R,宇航员在绕行及着陆后各进行一次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可以求出M和R(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1)绕行时测量所用的仪器为
B
B
(用仪器的字母序号表示),所测物理量为
周期T
周期T

(2)着陆后测量所用的仪器为
ACD
ACD
,所测物理量为
物体重量F和质量m
物体重量F和质量m
,用测量数据求该行星质量M=
F3T4
16π4Gm3
F3T4
16π4Gm3
,用测量数据求该星球半径R=
FT2
m4π2
FT2
m4π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

A.精确秒表一只                 B.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一个

C.弹簧秤一个                   D.天平一台(附砝码)

已知宇航员在绕行时及着陆后各作了一次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可求出该星球的半径R及星球的质量M。(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

⑴两次测量所选用的器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⑵两次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该数据写出半径R、质量M的表达式。R= _____   ___,M=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器材

A.精确秒表一只                 B.已知质量为m的物体一个

C.弹簧秤一个                   D.天平一台(附砝码)

已知宇航员在绕行时及着陆后各作了一次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可求出该星球的半径R及星球的质量M。(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

⑴两次测量所选用的器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⑵两次测量的物理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该数据写出半径R、质量M的表达式。R= _____   ___,M= 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高三11月月考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靠近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宇宙飞船上备有以下实验仪器:

(A)弹簧秤一个;(B)精确秒表一只;(C)天平一台(附砝码一套);(D)物体一个。

为测定该行星的质量M和半径R,宇航员在绕行及着陆后各进行了一次测量,依据测量数据可以求出MR(已知万有引力恒量G).

①绕行时测量所用的仪器为_____(用仪器的字母序号表示),所测物理量为___    

②着陆后测量所用的仪器为          (用仪器的字母序号表示),所测物理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星球质量M=_______       _____;该星球半径R=_____           _______(用

测量数据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