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体A、B.它们的质量分别是mA和mB,弹簧的劲度系数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体A,使之沿斜面向上运动.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体B刚离开C时,物体A的加速度a.
(2)从开始到物体B刚要离开C时,物体A的位移d.
分析:先对木块A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出弹簧的弹力后,再得到弹簧的压缩量;物块B刚要离开C时,先对物块B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拉力,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弹簧弹力后进一步得到弹簧的伸长量,从而得到物体A的位移;最后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到拉力F、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解答:解:(1)系统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分析A物体受力可知:
F1=mAgsinθ,F1为此时弹簧弹力,设此时弹簧压缩量为x1
则F1=kx1,得x1=
mAgsinθ
k

在恒力作用下,A向上加速运动,弹簧由压缩状态逐渐变为伸长状态.当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设为x2,分析B的受力有:
kx2=mBgsinθ,
得x2=
mBgsinθ
k

设此时A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gsinθ-kx2=mAa,
得a=
F-(mA+mB)gsinθ
mA

(2)A与弹簧是连在一起的,弹簧长度的改变量即A上移的位移,故有d=x1+x2
即有:d=
(mA+mB)gsinθ
k

答:(1)物体B刚离开C时,物体A的加速度a=
F-(mA+mB)gsinθ
mA

(2)从开始到物体B刚要离开C时,物体A的位移d=
(mA+mB)gsinθ
k
点评:本题关键要多次对物体A和B受力分析,求出弹簧的弹力,最后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轻绳通过无摩擦的定滑轮与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m1连接,另一端和套在竖直光滑杆上的物体m2连接.已知定滑轮到杆的距离为
3
m.开始时用手托住m2,使AB连线沿水平方向,放手后当m2下滑1m时,m1、m2恰受力平衡如图所示.试求:
(1)m2在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m2沿竖直杆能够向下滑动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合肥模拟)如图所示,细线连接着A球,轻质弹簧两端连接着质量相等的A、B球,在倾角为θ的光 滑斜面体C上静止,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C的底面粗糙,在水平地面上能始终保 持静止,在细线被烧断后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Ⅰ.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见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如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设计一个“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图中NQ是水平桌面、PQ是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1、2是固定在木板上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上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小车上固定着用于挡光的窄片K,让小车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窄片K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和t2
(1)用游标卡尺测量窄片K的宽度d(已知L>>d),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则窄片K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表达式v1=
d
t1
d
t1

(2)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间距为L,则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a=
(
t
2
1
-
t
2
2
)d2
2L
t
2
1
?
t
2
2
(
t
2
1
-
t
2
2
)d2
2L
t
2
1
?
t
2
2

(3)该实验中,为了把砂和砂桶拉车的力当作小车受的合外力,就必须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正确的做法是
不挂砂和砂桶,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让其下滑,直至两个光电门的读数相等为止
不挂砂和砂桶,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让其下滑,直至两个光电门的读数相等为止
_.
(4)实验中,有位同学通过测量,把砂和砂桶的重力当作小车的合外力F,作出a-F图线,如图丙中的实线所示.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O的原因是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
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太大
;曲线上部弯曲的原因
没有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质量
没有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砂和砂桶的质量


Ⅱ.(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的仪器,使用时要注意调节好振针的高度,如果振针的位置过低,打出的纸带的点迹是
短线
短线
,还会对纸带产生
较大阻力
较大阻力
,对实验结果有较大的影响.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如图1的其它器材可以开展多项实验探究,其主要步骤如下:
a、按装置安装好器材并连好电路
b、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让重锤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c、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更换纸带,重复步骤b,打出几条纸带
d、选择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数据如图2(相邻计数点的时间为T),
(2)进行数据处理

①若是探究重力做功和物体动能的变化的关系.需求出重锤运动到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试表示在B点时重锤运动的瞬时速度VB=
s2+s3
2T
s2+s3
2T

②若是测量重力加速度g.为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采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则加速度大小可以表示为g=
(S3+S4)-(S1+S2 )
4T2
(S3+S4)-(S1+S2 )
4T2

③如果求出的加速度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公认的值g′有较大差距,说明实验过程存在较大的阻力,若要测出阻力的大小,则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重锤的质量m
重锤的质量m
.试用这些物理量和纸带上的数据符号表示出重锤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
m〔g′-
(S3+S4)-(S1+S2 )
4T2
m〔g′-
(S3+S4)-(S1+S2 )
4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教材完全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2(配教科版) 教科版 题型:038

一轻绳通过无摩擦的滑轮与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m1连接,另一端与套在竖直光滑杆上的物体m2连接.已知滑轮到杆的距离为m,物体m2由静止从AB连线为水平的位置开始下滑1 m时,m1、m2恰好受力平衡,如图所示.试求:(g取10 m/s2)

(1)m2在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m2沿竖直杆能够向下滑动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轻绳通过无摩擦的定滑轮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的物体m1连接,另一端和套在竖直光滑杆上的物体m2连接.已知定滑轮到杆的距离为m.物体m2由静止从AB连线为水平位置开始下滑1 m时,m1m2恰受力平衡如图5-10所示.试求:

(1)m2在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m2沿竖直杆能够向下滑动的最大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