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分)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总重力,小车运动加速度可由纸带求得。

⑴该同学对于该实验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B.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

C.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D.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总重力,其前提必须保证砂和砂桶总质量远远大于小车的质量

⑵如图乙所示是该同学在某次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F是该同学在纸带上选取的六个计数点,其中计数点间还有若干个点未标出,设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该同学用刻度尺测出AC间的距离为s1,BD间的距离s2,则打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B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⑶某实验小组在实验时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表中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坐标纸中作出F不变时a与的图象。

次数

1

2

3

4

5

6

小车加速度a/m·s2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小车质量m/kg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kg1

3.50

3.00

2.50

2.00

1.40

1.00

 

 

【答案】

 ⑴B;⑵

【解析】

试题分析:⑴在本实验中,由于影响加速度的原因有力F和物体的质量m两个,因此实验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控制力F一定时,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m,来测量相应的加速度,再控制小车的质量m,通过改变力F,来测量相应的加速度,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以确保在纸带上打下第一个点时对应的小车速度为零,故选项C错误;在该实验装置中,由于绳不可伸长,因此砂、砂桶和小车始终具有了相等大小的加速度,只有当砂和砂桶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时,才能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砂和砂桶总重力,故选项D错误。

⑵小车拖着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规律可知,vB;利用逐差法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

⑶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分别先选取纵、横轴合适的单位长度,在坐标系中标出表格中的各相应的点,依据描点作图的原则作出a与的关系图线如下图所示。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问题,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3届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三中学高三4月月考物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实验题

(1)(7分)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在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为l kg的物块,后面固定一条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让物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O点为打出的第二个点,ABCDEFG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各点间距如图所示,根据相关数据进行下列处理。(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g =" 10" m/s2)


通过传感器测得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3.0 N。试完成下表:

O点到各点过程合力所做的功W/J
各点的动能Ek/J
OB
0.8838
B
0.8845
OC
1.3275
C
1.3276
OD

D
1.8634
OE
2.4858
E
2.4865
OF
3.1998
F

②根据①表中的数据,实验结论是                                  
(2)(6分)图1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IU关系曲线图。通过测量得到图1所示IU关系的完整曲线,已知电源电动势恒为9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 – 100 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0.2 Ω,热敏电阻的符号为

①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②由题中给出的电源、热敏电阻、电流表和定值电阻R1组成如图2所示电路,电流表读数为30 mA。由热敏电阻的IU关系曲线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V;电阻R1的阻值为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届广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8分)(1)(4分)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A、B两球同时落地,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___________。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将两个相同的轨道固定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最下端水平,其中轨道2与光滑水平轨道平滑相接.现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倾斜轨道的相同位置由静止同时释放,则他将观察到的现象是:在水平轨道上球1击中球2,这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____             _。

(2)(10分)若用图3所示的平抛仪来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该实验所需器材包括:附带金属小球的斜槽,木板及竖直固定支架,白纸,图钉,          ,三角板,重锤,铅笔等。

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让小球多次从___位置上由静止滚下,记下小球运动的一系列位置.

B.安装好器材,注意__________,记下轨道末端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

C.测出曲线上某点的坐标x、y,用v=__    __。算出该点的瞬时速度.

D.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轨迹.

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

(3)(4分)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记录了下图所示的一段轨迹ABC.已知物体是由原点O水平抛出的,C点的坐标为(60,45),则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___m/s,物体经过B点时下落的高度为hB=___________m.(取g=10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2-201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三4月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7分)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在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为l kg的物块,后面固定一条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让物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得到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O点为打出的第二个点,ABCDEFG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各点间距如图所示,根据相关数据进行下列处理。(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g =" 10" m/s2)

通过传感器测得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是3.0 N。试完成下表:

O点到各点过程合力所做的功W/J

各点的动能Ek/J

OB

0.8838

B

0.8845

OC

1.3275

C

1.3276

OD

D

1.8634

OE

2.4858

E

2.4865

OF

3.1998

F

②根据①表中的数据,实验结论是                                  

(2)(6分)图1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IU关系曲线图。通过测量得到图1所示IU关系的完整曲线,已知电源电动势恒为9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 – 100 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0.2 Ω,热敏电阻的符号为

①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

②由题中给出的电源、热敏电阻、电流表和定值电阻R1组成如图2所示电路,电流表读数为30 mA。由热敏电阻的IU关系曲线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V;电阻R1的阻值为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08年石景山区一模)(共8分)如图甲所示为测量电阻Rx的电路,R为电阻可读可调的电阻箱,R′为阻值适当的保护电阻,电源E的电动势未知,S为单刀双掷开关,电流表为毫安表,请完成以下填空:

测量Rx的步骤为:(每空1分,共4分)

A.将图甲中S向a端闭合,毫安表(接0~0.6mA档)的读数图乙I =          mA

B.将图甲中S向b端闭合,适当调节电阻箱R使得毫安表的读数I=         mA,记下此时电阻箱图丙的读数R=         Ω,那么,在本实验中所测电阻Rx=         Ω。

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在实物图丁上用实线连好电路。(连线完全正确给4分,有一处连接错误不得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本小题满分6分)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小车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它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A、B两问点的距离为12.50cm。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让小车做直线运动。

①若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   cm.

②实验时将小车从图中位置A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2.28×10-2s,则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