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U恒定,此时带电粒子P静止在平行板电容器之 间,当K闭合时,带电粒子P将  


  1. A.
    向下加速运动
  2. B.
    向上加速运动
  3. C.
    保持静止
  4. D.
    关于P的运动状态,无法确定
A
试题分析:当闭合K后,电路中多了一条并联支路,所以总电阻减小,路端电压增大,总电流增大,所以通过的电流增大,故两端的电压增大,因为路端电压是减小的,所以并联电路两端电压减小,所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减小,根据得,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所以带电粒子将向下加速运动,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了带有电容器的电路的动态分析
点评:在研究电路的动态变化时,需要从部分变化的电路推导整体的变化,再由整体的变化推导其他部分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泰安三模)如图所示,内径均匀的导热性能良好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横截面积S=5cm2,右侧管上端封闭,左侧管上端开口,内有用细线栓住的活塞.两管中均封入长L=11cm的空气柱A和B,活塞上、下表面处的气体压强均为p=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这时两管内的水银面的高度差h=6cm.环境温度恒定,现将活塞用细线缓慢地向上拉,使两管内水银面相平,则:
①此过程中活塞向上移动的距离h′是多少?
②此过程中空气柱B内的气体对外界做
正功
正功
(填“正功”或“负功”),气体将
吸热
吸热
(填“吸热”或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宽度L=1.0m的足够长的U形金属框架水平放置,框架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1.0T,框架导轨上放一根质量m=0.2kg,电阻R=1.0Ω的金属棒ab,棒ab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牵引力F以恒定功率P=12W使棒从静止开始沿导轨运动(ab棒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垂直),当棒的电阻R产生热量Q=7.0J时获得稳定速度,此过程中通过棒的电量q=4.1C.框架电阻不计,g取10m/s2.求:
(1)ab棒达到的稳定速度多大?
(2)ab棒从静止到稳定速度的时间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选修模块3-3)
(1)奥运祥云火炬的燃烧系统由燃气罐(内有液态丙烷)、稳压装置和燃烧器三部分组成,当稳压阀打开以后,燃气以气态形式从气罐里出来,经过稳压阀后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要对外做功
B.燃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分子的分子势能减少
C.燃气在燃烧室燃烧的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
D.燃气在燃烧后释放在周围环境中的能量很容易被回收再利用
(2)某运动员吸一口气,吸进400cm3的空气,据此估算他所吸进的空气分子的总数为
 
个.已知1mol气体处于标准状态时的体积是22.4L.(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如图所示,绝热隔板S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S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可忽略不计.现通过恒定电压为U的电源和阻值为R的电热丝构成回路,对气体a缓慢加热一段时间t后,a、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气体a内能增加量为△U,试求气体b的内能增加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将导体放在沿z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并通有沿y方向的电流时,在导体的前后两侧面间会出现电势差,此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利用霍尔效应的原理可以制造磁强计,测量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磁强计的原理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一段长为c的金属导体,它的横截面宽为a,高为b的长方形,其金属电阻率为ρ,放在沿z正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导体中通有沿y轴正方向、电流强度为I的电流,已知金属导体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电量为e,金属导体导电过程中,自由电子所做的定向移动可以认为是匀速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稳定后导体中自由电子的速度为
1
ncab
B、为保持通入该强度的电流,则需要在左右两侧面AA′上加恒定电压,该电压值为
ρcI
ab
C、导体后侧面的电势低于前侧面的电势
D、若稳定后测得导体前后侧面的电压为U,则所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
neaU
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某一导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其长、宽、高之比为a:b:c=5:3:2,在此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四个面上分别通过导线引出四个接线柱1、2、3、4,在1、2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U,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1;在3、4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U,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2,则I1:I2为(  )
A、25:4B、4:25C、9:25D、25: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