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①某学生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开始,每隔4个打点标定一个计数点,共标出了A、B、C、D、E五个连续的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为11.15cm,DE长为13.73cm.则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C=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m/s2.(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精英家教网
②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交流电源的频率变为52Hz,而实验者并不知道,仍然按50Hz来进行计算,则其得出的加速度a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应该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实验中如果是通过悬挂钩码(借助滑轮和细线)来牵拉,使实验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则是否需要记录所悬挂钩码的质量或重力?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如图(a)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实验.
①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②实验中需要测量(记录)的物理量有:
 

③图(b)是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伸长长度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根据实验的原理:测量弹簧的弹力和伸长的长度来选择器材.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由胡克定律求出K.
解答:解:(1)①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vC=
XAE
tAE
=0.986m/s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
a=
XCE-XAC
4T2
=2.58m/s2
②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52Hz,f>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
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
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
③实验中如果是通过悬挂钩码(借助滑轮和细线)来牵拉,使实验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不需要记录所悬挂钩码的质量或重力.
(2)①实验需要测量弹簧伸长的长度,故需要刻度尺.
②实验中需要测量(记录)的物理量有:弹簧的原长、悬挂钩码个数  以及 与弹力(外力)对应的弹簧长度
③图线的物理意义是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
由k=
△F
△X
=200N/m.
由图可知,当F=0时,x=0.5cm,说明没有挂重物时,弹簧有伸长,是由于弹簧自身的重力造成的.
故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弹簧有自重,实验中没有考虑(或忽略了)弹簧的自重.
故答案为:(1)①0.986,2.58
②偏小
③不需要
(2)①刻度尺
②弹簧的原长、悬挂钩码个数  以及 与弹力(外力)对应的弹簧长度
③200N/m; 实验中没有考虑(或忽略了)弹簧的自重
点评: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同时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推论解决问题.
在应用胡克定律时,要首先转化单位,知道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用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HZ)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有如下操作步骤: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没有滑轮一边的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悬挂适当的钩码
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E.放手,使小车在平板上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以上步骤合理的序号排列为B
FCA
FCA
ED.
(2)假如某同学按照上述步骤打出的纸带如图(注: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请计算AC计数点间的平均数度
.
VAC
=
0.196
0.196
m/s,B点的瞬时速度VB=
0.196
0.196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0.180
0.180
m/s2(上述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3)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通常电源的频率为50Hz,如果实验时工作电压的频率突然变为小于50Hz,这样计算出的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是
偏大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00kg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如图所示为选取的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为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那么:
①纸带的
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
②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应取图中O点和
B
B
点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③从O点到所取点,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EP=
1.88
1.88
J,动能增加量△EK=
1.84
1.84
J;(结果均取3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10.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A.检查并调节电流表指针指零,将开关K断开,按照电路图连线.
B.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至
最大值
最大值

C.将开关K闭合,逐渐调节R使电流表指针有足够的偏转,记下此时
电阻箱的阻值
电阻箱的阻值
电流表的示数
电流表的示数

D.改变R的阻值测出几组I随R变化的数据,做出R-
1
I
的图线如图1所示.

②由R=
E
I
-r
作出R-
1
I
图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求得电动势E=
2.8
2.8
V,内阻r=
1.0
1.0
Ω(取两位有效数).
③由于电流表不是理想电流表,所以测得电源内阻比实际值偏
(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情况时,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或物体)这两个操作步骤的先后关系是:先
接通电源
接通电源
; 后
释放纸带
释放纸带

(2)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S1=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则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0.86
0.86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s6+s5+s4)-(s3+s2+s1)
9T2
(s6+s5+s4)-(s3+s2+s1)
9T2
.这种计算加速度的方法,可以减少实验的
偶然
偶然
误差.(选填“系统”或“偶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00k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如图所示为选取的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为第一个点,A、B、C为从合适位置开始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其他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那么:精英家教网
①纸带的
 
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
②根据图上所得的数据,从O点到B点,重物重力势能减少量△EP=
 
J,动能增加量△EK=
 
J;(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③实验的结论是
 

(2)有一阻值 在100~200Ω之间,额定功率为
14
W
的电阻,现用伏安法较准确测定它的阻值,实验室中备有:
A.量程为50mA,内阻约为20Ω的电流表
B.量程为3A,内阻约为0.01Ω的电流表
C.量程为5V,内阻约为10kΩ的电压表
D.量程为10V,内阻约为20kΩ的电压表
E.值电阻为50Ω,允许通过电流2A的滑动变阻器
F.12V低压直流电源
G.电键、导线
①为保护被测电阻不至烧毁,实验中电阻两端电压应控制在
 
V以下,电压表应选
 
;(填仪器代号)
②为了保护被测电阻,通过它的电流应控制在
 
A之下,应选的电流表为
 
;(填仪器代号)
③根据题意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1)在用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HZ)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运动的实验中,某同学有如下操作步骤: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没有滑轮一边的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悬挂适当的钩码
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E.放手,使小车在平板上运动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以上步骤合理的序号排列为B
 
ED.
(2)假如某同学按照上述步骤打出的纸带如图(注: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请计算AC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h+L=
gt222
 
m/s,B点的瞬时速度VB=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m/s2(上述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