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M、N是轨迹上的两点,在粒子从M向N点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判定
A.粒子一定带负电B.粒子的加速度一定减小
C.粒子的速度一定减小D.电势能一定减小
D
本题考查的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问题。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受力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从M向N点运动,所以粒子带正电,A错误;带正电的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速度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增大,沿电场线方向,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所以BC错误,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质子(11H)和α粒子(24He),以相同的初动能垂直射入偏转电场 (粒子不计重力),则这两个粒子射出电场时的侧位移y之比为(   )
A.1∶2B.1∶1
C.2∶1D.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虚线是用实验方法描绘出的某一静电场的一簇等势线及其电势的值,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飞经该电场时,恰能沿图中的实线从    A点飞到C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粒子一定带负电
B.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在C点的电势能
C.A点的场强大于C点的场强
D.粒子从A点到B点电场力所做的功大于从 B点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一对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势差为U1,水平放置的一对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势差为U2. 一电子由静止开始经U1加速后,进入水平放置的金属板间,刚好从下板边缘射出.不计电子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大U1,电子一定打在金属板上
B.减少U1,电子一定打在金属板上
C.减少U2,电子一定能从水平金属板间射出
D.增大U2,电子一定能从水平金属板间射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18分)如图17所示,一带电微粒质量为m=2.0×10-11kg、电荷量为q=+1.0×10-5C,从静止开始经电压为U1=100V的电场加速后,水平进入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偏转电场中,偏转电压为U2=100V,接着进入一个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宽度为D=34.6cm的匀强磁场区域。已知偏转电场中金属板长L=20cm,两板间距d =17.3cm,带电微粒的重力忽略不计。求:

(1)带电微粒进入偏转电场时的速率v1
(2)带电微粒射出偏转电场时的速度偏转角
(3)为使带电微粒不会从磁场右边界射出,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7所示,电子在电势差为U1的加速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运动,然后射入电势差为U2的两块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入射方向跟极板平行。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重力可忽略。在满足电子能射出平行板区的条件下,下述四种情况中,一定能使电子的偏转角θ变大的是    (     )
A.U1变大、U2变大;B.U1变小、U2变大;
C.U1变大、U2变小;D.U1变小、U2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和b,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a、b极的中央沿竖直方向各有一个小孔,带正电的液滴从小孔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自由落下,先后穿过两个小孔后速度为。现使a板不动,保持开关K打开或闭合,b板向上或向下平移一小段距离,相同的液滴仍从P点自由落下,先后穿过两个小孔后速度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开关K保持闭合,向下移动b板,则
B.若开关K闭合一段时间后再打开,向下移动b板,则
C.若开关K保持闭合,无论向上或向下移动b板,则
D.若开关K闭合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无论向上或向下移动b板,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地面上某区域存在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m的带负电的小球以水平方向的初速度v0由O点射入该区域,刚好通过竖直平面中的P点,已知连线OP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为45°,则此带电小球通过P点时的动能为                                                                                                                                            (  )
A.mvB.mv
C.2mvD.m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中偏转时(除电场力外不计其它力的作用) [    ]
A.电势能增加,动能增加
B.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C.电势能和动能都不变
D.上述结论都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