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下列属于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的是(  )
A.核电站发电B.氢弹爆炸C.石油的形成D.利用太阳能发电

分析 依据核裂变是指重核发生链式反应由较大的核变成两个较小原子核的现象,现阶段核电站主要是利用核裂变;核聚变是指两轻核发生反应变成较重的原子核的现象;氢弹是利用了轻核聚变,即可求解.

解答 解:A、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的链式反应在可控制的核反应堆中进行,故A正确;
B、氢弹爆炸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的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
C、石油的形成,是复杂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太阳能辐射是以热传递的形式传递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核能主要指核裂变和核聚变放出的能量,明确两者的区别及各自的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应的区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瓶的塞子上插入一根两端开口且足够长的细玻璃管,瓶内有一定量的水和空气.由于内外压强差,细玻璃管内水面a将与瓶内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已知地面附近高度每升高12m,大气压降低1mmHg;水银的密度为13.6×103kg/m3
将玻璃瓶放置在地面上,记录管内水面a的位置,再将玻璃瓶放到离地8m的三楼平台上,则玻璃管内水面a将上升(选填“上升”、“不动”或“下降”)9.1mm;(设温度保持不变;不计水面升降引起的瓶内空气体积的变化);用此装置可用来测量高度的变化:先将装置放在温度为27℃、大气压为750mmHg的A处,测得水柱的高度h=204mm.然后将装置缓慢地移到另一高度的B处,待稳定后发现水柱升高了40.8mm,已知B处比A处的温度高1℃,则AB间高度差为5.4m.该测量仪器选择瓶内装水而不装水银的主要原因是水的密度比水银小,同样的压强变化时高度变化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如图甲所示,两个相同装置:两辆相同的小车并排放在两相同的直轨道上,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线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可以分别放不同质量的砂子,小车后端连着纸带,纸带分别穿过固定在轨道上的打点计时器,两个打点计时器并联接在同一接线板上.实验时先接通接线板的电源使两打点计时器同时开始打点,然后同时释放两辆小车,当其中有一辆小车快接近导轨末端时,断开接线板的电源,两打点计时器同时停止工作.
如图乙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两条纸带,纸带上的0、1、2、3、4、5、6为所选取的测量点(相邻两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两相邻测量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为cm.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求出①号纸带测量点5的速度v5=0.24m/s;①号纸带对应的加速度值为0.21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利用此装置,正确平衡摩擦力后,研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是否必须求出两辆小车运动加速度的确切值?否 (选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因两打点计时器同时开始、停止工作,故两小车运动的时间相等,可以用纸带上打点的总位移大小之比表示加速度之比.
(3)利用此图的其中一个装置,还可以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若用M表示小车及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表示砂子及盘的总质量,对于改变外力对小车做的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通过改变小车运动的距离来改变外力做功时,必须平衡摩擦,必须满足M远大于m
B.通过改变小车运动的距离来改变外力做功时,不需要平衡摩擦,也不需要满足M远大于m
C.通过改变小盘里砂子的质量来改变外力做功时,必须平衡摩擦,必须满足M远大于m
D.通过改变小车上砝码的质量来改变外力做功时,只需平衡摩擦不需要满足M远大于m
(4)若在①号纸带上标注纸带随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应该是O→E (填“O→E”,或“E→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与检验电荷有关的物理量是(  )
A.电场强度B.电势C.电势能D.电势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的电阻R1、R2和R3的阻值都相同.在电键S处于闭合状态下,若将电键S1由位置1切换到位置2,则(  )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电池输出功率变小
C.电阻R2两端的电压变大D.电池的效率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现有一台落地电风扇放在水平地面上,该电风扇运行时,调节它的“摇头”旋钮可改变风向,但风向一直水平.若电风扇在地面上不发生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风扇受到5个力的作用
B.地面对电风扇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C.空气对风扇的作用力与地面对风扇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D.风扇对空气的作用力与地面对风扇的摩擦力互相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吊灯A通过绳子悬挂在天花板上的B点和C点,OB与天花板的夹角为α,OB、OA的长均为l.若灯的大小和线的长度相比是很小的,则吊灯在垂直于纸面内作小幅振动时的悬点为点Oˊ(填写图中的字母),周期为$2π\sqrt{\frac{l+lsinα}{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关于内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把氢气和氧气看作理想气体,则相同摩尔数、相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等的内能
B.若把氢气和氧气看作理想气体,则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等的内能
C.一定质量0°C水的分子势能比0°C冰的分子势能大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E.一定质量的100°C的水吸收热量后变成100°C的水蒸汽,则吸收的热量大于增加的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有甲、乙、丙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甲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A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2)乙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应是PQ两球将相碰,.仅仅改变弧形轨道M距与轨道N相切的水平板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丙同学采用频闪照相法.图(3)为小球做平抛运动时所拍摄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小方格的边长为5cm,已知闪光频率是10Hz,那么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1.5m/s,小球在位置B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5m/s,由A到C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2m/s,方向竖直向下.若以A点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小球初始位置的坐标为(-15cm,-5cm).(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