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光滑水平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mA=3m、mB=mC=m,开始时B、C均静止,A以初速度νo向右运动,A与B相撞后分开,B又与C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此后A与B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求B与C碰撞前B的速度大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物体在F=20N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滑动,斜面固定不动且与水平方向成=37°角,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拉力F作用物体2s后撤去。(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运动时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20N

B.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11m/s2

C.物体向上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0m/s

D.物体向上运动的时间为7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三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开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二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依据如图所示的“处在磁场中的通电金属棒在导轨上运动”这一实验现象及相应规律设计的家用电器是( )

A.电热水壶 B.电饭锅 C.电风扇 D.电熨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高一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GA=20N,GB=10N,A与水平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0.4,其余摩擦不计,求下列(1)、(2)情况下物体A受什么摩擦力?大小如何?(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F=0;

(2)F=10N;

(3)若要使A匀速运动,所加的竖直方向的力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届广东省江门市高三第6周周测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为了节能环保,一些公共场所使用光控开关控制照明系统.光控开关可采用光敏电阻来控制,光敏电阻是阻值随着光的照度而发生变化的元件(照度可以反映光的强弱,光越强照度越大,照度单位为lx).

(1)某光敏电阻R在不同照度下的阻值如下表,根据表中已知数据,在图1的坐标系中描绘出了阻值随照度变化的曲线.由图象可求出照度为1.01x时的电阻约为 kΩ.

照度/1x

0.2

0.4

0.6

0.8

1.0

1.2

电阻/kΩ

5.8

3.7

2.8

2.3

1.8

(2)如图2所示是街道路灯自动控制模拟电路,利用直流电源为电磁铁供电,利用照明电源为路灯供电.为达到天亮灯熄、天暗灯亮的效果,路灯应接在 (填“AB”或“BC”)之间,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正确连接电路元件.

(3)用多用电表“×10Ω”挡,按正确步骤测量图中电磁铁线圈电阻时,指针示数如图3所示9则线圈的电阻为 Ω.已知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图中直流电源的电动势E=6V,内阻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有三种规格可供选择:Rl(0~10Ω,2A)、R2(0~200Ω,1A)、R3(0~1750Ω,0.1A).要求天色渐暗照度降低至l.0lx时点亮路灯,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填R1、R2、R3).为使天色更暗时才点亮路灯,应适当地 (填“增大”或“减小”)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高二期末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由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可知,在电场中的同一点( )

A.电场强度E与F成正比,跟q成反比

B.无论试探电荷所带电量如何变化,始终不变

C.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为零,在该点的电荷受到的静电力可能不为零

D.一个不带电的小球在P点受到的静电力为零,则P点场强一定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临汾市高一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10N,AO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53°,BO绳水平,这时灯对CO绳产生的拉力F=G=10N,求F的两个分力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一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握住旗杆匀速上爬,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

B.人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C.人握旗杆用力越大,人受的摩擦力也越大

D.人握旗杆用力越大,并不会使人受的摩擦力也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