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运动,它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0.4t,有关该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为-0.8m/s
B.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位移为-0.8m
C.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0.4m/s2,所以物体应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2s末质点的速度为-0.8m/s

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出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质点的速度,运用平均速度推论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质点的位移.

解答 解:A、由v=at=-0.4t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0.4m/s2,2s末的速度v2=-0.4×2m/s=-0.8m/s,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overline{v}=\frac{{v}_{2}}{2}=-0.4m/s$,故A错误,D正确.
B、质点在t=0到t=2s内的位移$x=\frac{1}{2}a{t}^{2}=\frac{1}{2}×(-0.4)×4m$=-0.8m,故B正确.
C、由v=at=-0.4t知,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0.4m/s2,由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故选:BD.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位移时间公式,以及掌握平均速度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一个底面粗糙、质量为M的劈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劈的斜面光滑且与水平面成30°角;现用一端固定的轻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放在斜面上,小球静止时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30°,如图所示,试求:
(1)当劈静止时绳子的拉力大小.
(2)若地面对劈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地面对劈支持力的k倍,为使整个系统静止,k值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如图所示,一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的下端固定一挡板,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挡板上.现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面上离弹簧上端的距离为s处,由静止释放,已知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物块下滑过程中的最大动能为Ekm.小物块从释放到首次滑至最低点的过程中,(  )
A.μ>tanα
B.小物块刚接触弹簧时动能为Ekm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整个过程中小物块减少的重力势能与摩擦产生的热量之和
D.若将小物块从斜面上离弹簧上端的距离为2s处由静止释放,小物块的最大动能不等于2E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1)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1所示).设两极板 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 不变,若A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2)在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中,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A与一灵敏的静电计相接,极板B接 地.若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由观察到的静电计指针变化作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变小”的结论的依据是D
A.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
B.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小
D.极板上的电荷量几乎不变,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表面光滑半径为R的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O的正上方Oˊ处有一个无摩擦定滑轮,轻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挂在定滑轮上(不计小球大小),两小球平衡时,若滑轮两侧细绳的长度分别为l1=2.5R,l2=2.4R.则这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m1:m2为(  )
A.24:1B.25:1C.24:25D.25: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越大
B.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电流越大
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
D.电流是矢量,方向为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如图所示,实线是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同,虚线线为一个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带电质点一定是从A点向B点运动
B.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C.带电质点通过A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B点时小
D.带电质点通过A点时的动能比通过B点时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如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在带上共取了A、B、C、D、E、F、G七个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六条(分别叫a、b、c、d、e、f),将这六条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直放图,最后将各纸带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表示v-t关系的图象.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为表示v-t关系,图中x轴对应物理量是时间t,y轴对应物理量是速度v.

①若纸条c的长度为6.0cm,则图中t3为0.25s,v3是纸条c段的平均速度,v3=0.60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f段纸带长度为12.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2.0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50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25m/s,并能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60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30m/s,以后只能维持这速度4.0s.设猎豹距离羚羊x m时开始攻击,羚羊则在猎豹开始攻击后1.0s才开始奔跑,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分别作匀加速运动,且均沿同一直线奔跑,求:
(1)羚羊从静止加到最大速度所用时间t1是多少?猎豹从静止加到最大速度所用时间t2是多少?
(2)猎豹要在从最大速度减速前追到羚羊,x值不能超过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