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倾角为θ的足够长的绝缘斜面上,带负电的物块A和不带电的绝缘物块B正沿斜面往上滑,斜面处于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中,场强方向平行斜面向下.当A刚要追上B时,A的速度vA=1.8m/s,方向沿斜面向上,B的速度恰为零,如图所示,A、B碰撞过程相互作用时间极短、且A的电荷没有转移,碰后瞬间A的速度v1=0.6m/s,方向仍沿斜面向上.碰后经0.60s,A的速率变为v2=1.8m/s,在这段时间内两者没有再次相碰.已知A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B与斜面的摩擦忽略不计,A、B均可视为质点,它们质量分别为mA=0.5kg、mB=0.25kg,匀强电场的场强E=5×106N/C,sin θ=0.6,g=10m/s2
(1)A、B第一次碰撞后瞬间,B的速度多大?
(2)第一次碰后的0.60s内B沿斜面向上最多滑多远?
(3)分析第一次碰撞后至0.60s这段时间内A的运动方向并求出A的电量.

【答案】分析:(1)由于A、B碰撞过程相互作用时间极短,合外力的冲量近似为零,系统的动量认为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A、B第一次碰撞后瞬间B的速度;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求解第一次碰后的0.60s内B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3)碰后的0.60s内,A的运动有两种可能:一直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上再加速向下.
设A的加速度为aA.第一情况下,两个物体能发生第二次碰撞,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A的加速度aA.当两者位移相等时,第二次碰撞,求出时间,与0.60s比较,判断第一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
对于第二种情况,分上滑和下滑两个过程进行研究,先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即可求得A的电量.
解答:解:A、B碰撞时间极短,沿斜面的方向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B的速度为vB
  mAvA=mv1+mBvB
代入数字得:vB=2.4m/s
(2)B的加速度aB=-gsin θ=-6m/s2
B沿斜面上滑的最远距离SB==m=0.48m
(3)碰后的0.60s内,A的运动有两种可能:一直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上再加速向下.设A的加速度为aA
第一种情况:以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A向上的加速度aA==2m/s2
第二次相遇的条件是两物位移相等:SA1=SB1
即    ②
代入数字解出   t'=0.45s<0.60s,显然假设不符合题意.③
所以A的运动只能是第二种情况.设A向上运动时间为△t、加速度为a1,向下运动时加速度为a2,A受到的电场力为F,以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t=0.60s
    ④
       ⑤
分别对上滑和下滑过程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
上滑过程:F-mAgsin θ-μmAgcos θ=mAa1
下滑过程:F-mAgsin θ+μmAgcos θ=mAa2
联立方程④至⑦得:F=0.6N
根据F=EqA带电量  q==1.2×10-7C
答:
(1)A、B第一次碰撞后瞬间,B的速度为=2.4m/s.
(2)第一次碰后的0.60s内B沿斜面向上最多滑S0.48m.
(3)第一次碰撞后至0.60s这段时间内A受到的电场力为F,以沿斜面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A的电量为1.2×10-7C.
点评:本题的过程比较复杂,按时间顺序进行分析.关键要分析第一次碰后A可能的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结合进行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物体A和小车B正沿着斜面上滑,A的质量为mA=0.50kg,B的质量为mB=0.25kg,A始终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当A追上B时,A的速度为vA=1.8m/s,方向沿斜面向上,B的速度恰好为零,A、B相碰,相互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碰撞后的瞬间,A的速度变为v1=0.6m/s,方向沿斜面向上.再经T=0.6s,A的速度大小变为v2=1.8m/s,在这一段时间内A、B没有再次相碰.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B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计,已知:sin37°=0.6,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A、B第一次碰撞后B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

(2)恒力F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物体A和小车B正沿着斜面上滑,A的质量为mA=0.50kg,B的质量为mB=0.25kg,A始终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当A追上B时,A的速度为vA=1.8m/s,方向沿斜面向上,B的速度恰好为零,A、B相碰,相互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碰撞后的瞬间,A的速度变为v1=0.6m/s,方向沿斜面向上.再经T=0.6s,A的速度大小变为v2=1.8m/s,在这一段时间内A、B没有再次相碰.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B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计,已知:sin37°=0.6,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A、B第一次碰撞后B的速度;

   (2)恒力F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6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物体A和小车B正沿着斜面上滑,A的质量为mA=0.50kg,B的质量为mB=0.25kg,A始终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当A追上B时,A的速度为vA=1.8m/s,方向沿斜面向上,B的速度恰好为零,A、B相碰,相互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碰撞后的瞬间,A的速度变为v1=0.6m/s,方向沿斜面向上.再经T=0.6s,A的速度大小变为v2=1.8m/s,在这一段时间内A、B没有再次相碰.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B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计,已知:sin37°=0.6,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A、B第一次碰撞后B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

(2)恒力F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等五校联谊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题型:计算题

(16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物体A和小车B正沿着斜面上滑,A的质量为mA=0.50kg,B的质量为mB=0.25kg,A始终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当A追上B时,A的速度为vA=1.8m/s,方向沿斜面向上,B的速度恰好为零,A、B相碰,相互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碰撞后的瞬间,A的速度变为v1=0.6m/s,方向沿斜面向上.再经T=0.6s,A的速度大小变为v2=1.8m/s,在这一段时间内A、B没有再次相碰.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B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计,已知:sin37°=0.6,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A、B第一次碰撞后B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
(2)恒力F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等五校联谊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题型:计算题

(16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物体A和小车B正沿着斜面上滑,A的质量为mA=0.50kg,B的质量为mB=0.25kg,A始终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当A追上B时,A的速度为vA=1.8m/s,方向沿斜面向上,B的速度恰好为零,A、B相碰,相互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碰撞后的瞬间,A的速度变为v1=0.6m/s,方向沿斜面向上.再经T=0.6s,A的速度大小变为v2=1.8m/s,在这一段时间内A、B没有再次相碰.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B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计,已知:sin37°=0.6,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A、B第一次碰撞后B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

(2)恒力F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