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B的距离为d,开始两板都不带电,现将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液滴从小孔正上方h处无初速度滴下,通过小孔落向B板并把电荷全部传给B板,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若第N滴在AB间恰好做匀速运动,求电容器的电容;
(2)能到达B板的液滴不会超过多少滴?

分析 (1)设第n滴液滴在A、B板间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重力与电场力平衡,由E=$\frac{U}{d}$,U=$\frac{Q}{C}$,Q=(N-1)q,结合求解C.
(2)油滴不断从小孔滴下并附着到下板上,上下板之间就形成了电势差,也就形成了匀强电场,设最终有x个油滴可以打到下板上,即第x+1个油滴到达下极板时速度正好等于0,以后的油滴就不会打到板上了,根据动能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 解:(1)设第N滴液滴在A、B板间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板上电荷量为:Q=(n-1)q,板上电压为:U=$\frac{Q}{C}$=$\frac{(n-1)q}{C}$…①
板间电场强度为:E=$\frac{U}{d}$=$\frac{(n-1)q}{Cd}$…②
由平衡条件得:qE=mg…③
由①②③得:C=$\frac{{q}^{2}N-{q}^{2}}{mgd}$.
(2)设能够到达B板的液滴不会超过x滴,且第(x-1)滴到B板的速度恰为0,然后返回极板上,最大电荷量为:Q′=xq…④
极板间最大电压为:U′=$\frac{Q′}{C}$=$\frac{(x-1)q}{C}$…⑤
对第(x-1)滴,由动能定理得:mg(h+d)-qU′=0…⑥
由⑤⑥解得:x=$\frac{mgC(h+d)}{{q}^{2}}$+1=$\frac{N(h+d)}{d}-\frac{h}{d}$.
答:(1)若第N滴在AB间恰好做匀速运动,电容器的电容是$\frac{{q}^{2}N-{q}^{2}}{mgd}$;
(2)能到达B板的液滴不会超过$\frac{N(h+d)}{d}-\frac{h}{d}$滴.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动能定理在电场中的应用,要知道当油滴滴到下极板时速度刚好为零,下面的油滴就不能滴到下极板上.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一直增大
B.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指向圆心
C.不共线的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运动
D.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L、三边电阻相同的正三角形金属框放置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若通以如图所示方向的电流(从A点流入,从C点流出),电流大小为I,则关于金属框所受安培力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框所受安培力大小为0
B.金属框所受安培力大小为BIL,方向垂直AC沿纸面向上
C.金属框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rac{4}{3}$BIL,方向垂直AC沿纸面向下
D.金属框所受安培力大小为2BIL,方向垂直AC沿纸面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0.730mm.如图乙所示,用多用电表的“×1”欧姆档,调零后测得金属丝阻值R=9Ω,若实验中测出金属丝的长度为L,则该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frac{πR{d}^{2}}{4L}$(用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相连接,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距为d.电子以速度v0从平行板电容器左侧极板正中间垂直于电场线方向射入,从平行板电容器右侧距上极板$\frac{1}{4}d$处离开电场,即沿电场方向偏移的位移y=$\frac{1}{4}d$.若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C上移,电子在平行板间运动沿电场方向偏移的位移y和运动时间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y增大,时间t可能变小B.位移y增大,时间t 一定增大
C.位移y增大,时间t可能不变D.位移y不变,时间t一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0.巴中龙泉外国语学校物理兴趣小组想了解电阻丝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因此进行了探究,他们对某种金属材料制成的电阻丝做了如下测量,数据如图所示.
编号金属丝直径D/mm金属丝直径的平方D2/mm2横截面积S/mm2金属丝长度L/cm电阻R/Ω
10.300.09100.0014.20
20.300.0950.007.15
30.600.36100.003.60
(1)该实验所使用的方法有A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伏安法         D.极限法
(2)通过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出,该金属材料电阻丝的电阻和长度成正比.
(3)如图是测量电阻丝的电阻时选择的原理图,则该同学选择该电路进行测量时,测量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大(选填“偏大”或者“偏小”).
(4)请写出电阻R与L、D间的关系式R=ρ$\frac{4L}{π{D}^{2}}$(金属丝的电阻率用ρ表示).根据表中数据,求出电阻率ρ=1.0×10-6Ω•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7.某同学要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1,由图可知其直径为4.700 cm;
(2)用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1.15cm
(3)用多用电表的电阻“×10”挡,按正确的操作步骤测此圆柱体的电阻,表盘的示数如图3,则该电阻的阻值约为220Ω.
(4)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其电阻R,现有的器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待测圆柱体电阻R

A.电流表A1(量程0~4mA,内阻约50Ω)
B.电流表A2(量程0~10mA,内阻约30Ω)
C.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10kΩ)
D.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25kΩ)
E.直流电源E(电动势4V,内阻不计)
F.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A)
G.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A)
H.开关S及导线若干
为使实验误差较小,要求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则选择B、C、E、F、H)填写所用器材的代号).
(5)在图4线框中画出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在下面所列举的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中,你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错误的步骤是BCD(填字母代号)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学生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
C.用天平测量出重物的质量
D.先放手让纸带和重物下落,再接通电源开关
E.在打出的纸带上,依据打点的先后顺序选取A、B、C、D(如图所示)四个合适的相邻点,通过测量计算得出B、C两点的速度为vB、vC,并测出B、C两点间的距离为h
F.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看减少的重力势能mgh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frac{1}{2}$mvC2-$\frac{1}{2}$mvB2,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周期为0.02s,自由下落的重物质量为1kg,打出一条理想的纸带,数据如图所示,单位是cm,g取9.8m/s2,O、A之间有多个点没画出,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物体的速度vB=0.98 m/s,从起点O到打下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0.49 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量△Ek=0.48 J.(答案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根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点,光电门固定在A的正下方.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宽带为d的遮光条.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可由计时器测出,取v=$\frac{d}{t}$作为钢球经过A点时的速度.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和计时器示数t,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Ep与动能变化大小△Ek,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1)用△Ep=mgh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B之间的竖直距离.
(A)钢球在A点时的顶端
(B)钢球在A点时的球心
(C)钢球在A点时的底端
(2)用△Ek=$\frac{1}{2}$mv2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1.50cm.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100s,则钢球的速度为v=1.50m/s.
(3)如表为该同学的实验结果:
他发现表中的△Ep与△Ek之间存在差异,你认为这是所测量速度为挡光片的速度,比小球速度大造成的.应该如何修正测出固定点到挡光片的距离算出小球速度即可.
△Ep(×10-2J)4.8929.78614.6919.5929.38
△Ek(×10-2J)5.0410.115.120.029.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