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电荷就是电子

B. 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C. 元电荷就是质子

D. 元电荷是一个有一定电量的带电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高一(重点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经过无数人的协作和努力,终于在2007年10月24日晚6点05分发射升空。如图所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由地球飞向月球时,沿曲线从M点向N点飞行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探月卫星所受合力的方向可能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陕西省西安市大学区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a)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悬点到木板的距离OO'=h(h>L)。

(1)电热丝P必须放在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到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0=________。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小球落点与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2为纵坐标,cosθ为横坐标,得到如图(b)所示图像。则当θ=60°时,s为________m;若悬线长L=1.0 m,悬点到木板间的距离为__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B. 电场是一种特殊物质,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东西

C.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的

D. 电荷只有通过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一二区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

B. 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

C. 摩擦起电的两摩擦物体必定是导体

D. 不论是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反馈试卷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表明:光子与速度不太大的电子碰撞发生散射时,光的波长会变长或者不变,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散射,该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如果电子具有足够大的初速度,以至于在散射过程中有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则该散射被称为逆康普顿散射,这一现象已被实验证实。关于上述逆康普顿散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相对于散射前的入射光,散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变大

B. 若散射前的入射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能发生光电效应,则散射光照射该金属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变大

C. 散射后电子的速度一定变大

D. 散射后电子的能量一定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反馈试卷理综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核反应方程U+n→Ba+Kr+3n表示中子轰击U原子核可能发生的一种核反应,该核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Δm。关于这个核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太阳内发生的主要的核反应

B. 中含有144个中子

C. 中含有88个中子

D. 该反应释放的核能为Δm/c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上海市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如图所示,一对平行光滑轨道水平放置,轨道间距L=0.20 m,电阻R=10 Ω,有一质量为m=1 kg的金属棒平放在轨道上,与两轨道垂直,金属棒及轨道的电阻皆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垂直轨道平面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5 T,现用一拉力F沿轨道方向拉金属棒,使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1 m/s2,试求:

(1)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

(2)F=3N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

(3)若金属棒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时,拉力F达到最大值Fm=5N,此后保持拉力F m=5N不变,求出时间T,并简述在时间T前后,金属棒的运动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7届北京丰台区高三年级一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利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体现了构建分子模型的物理思想,也体现了通过对宏观量的测量来实现对微观量的间接测量方法。

①某同学的操作步骤如下:

A.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

B.在量筒中滴入一滴该溶液,测出它的体积;

C.在蒸发皿内盛一定量的水,再滴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其散开稳定;

D.在蒸发皿上覆盖带方格的透明玻璃板,描出油膜形状,算出油膜的面积;

该同学上述实验步骤中有问题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②若该同学计算出滴在水面上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为V,测得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D=_______。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形成结点,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如图甲,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结点位置和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两根细绳的方向;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画出它们所夹的对角线F;

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_______;并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①请把步骤e中的内容补充完整_______。

②本实验中步骤c和e两次拉橡皮条的过程,主要体现了下列哪种科学方法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③下列操作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实验前将两弹簧测力计调零后水平互钩对拉,选择两个读数相同的测力计

B.拴在橡皮条上的两条细绳必须等长,并且要尽量长一些

C.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D.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橡皮条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E.在记录力的方向时,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④图乙是该同学在白纸上根据实验数据用同一标度画出的图示,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

⑤若小明和小刚两位同学在家中想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们手中有一些弹性橡皮条(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劲度系数为k)。如图丙所示,他们将三根橡皮条的一端系在一起,另一端分别系上细线,仍保证橡皮条原长相同,测得原长L0=5.40cm。接下来把贴有白纸的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人合作平行于纸面分别通过细线拉三根橡皮条至某一长度(在弹性限度内),保持状态不变;如图丁所示,记录此时结点位置和三个橡皮条另一端的位置,量出三个端点到结点O的距离分别为L1=9.20cm、L2=8.40cm、L3=7.50cm。请根据他们的实验过程和记录的数据作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图示,并说明是如何验证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